病態,大多數是指人們身心感覺到很不舒服,好像要生病的樣子,從臉色、眸光、嘴唇、聲音或舉止流露出不正常的表現。
事實上,肉體可能生病,內心深處,也會暗藏病態,只是自己不易覺察罷了,譬如不良習慣、自以為是、幸災樂禍、心狠手辣、偏狹硬拗、貪得無厭等等,這些都是心理病態。
學者把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診斷出了七種病態:自卑心理、怯懦心理、猜疑心理、叛逆心理、戲弄心理、貪婪心理、冷漠心理。這七種常見的心理病態,使得人際關係變得很緊張,害得整個社會產生混亂脫序、冷漠寡情、是非不分、黑白顛倒、貧富不均、貪贓枉法、公權不張等現象,更形成了社會病態。
清儒李漁有兩句詩:「病形將見而未見,病態欲支而難支。」他把一個人將病未病、欲撐難撐的病態形容得相當傳神,一般說來,顯出身體病態的人,不論心身兩方面必定痛苦難受,難免令人產生同情憐憫、感同身受的心理,不過,如果是顯著的心理病態,那就反而會使人厭惡、鄙視了。
值得一提的是人身的病態,會因人而異:有人懨懨懵懵,有人怛怛惕惕、有人悠悠惚惚、有人懶懶洋洋、有人嬌嬌滴滴、有人哼哼唧唧,絕大多數人的病態總是愁眉苦臉、顏容憔悴、神情疲憊、有氣無力的樣子,形象並不好看。
唯獨年輕貌美的女子,有了病態,反而被男士們認為是另一種淒清之美,那是一種令人疼惜、憐愛、呵護、撫慰的美姿。
因此,古有名士評論女性的表情美時,分為四個等級:第四等是艷俗之美、第三等是矯情之美、第二等是含蓄之美、第一等竟是病態之美。這樣分等,相信多少是受到「西子捧心」和「黛玉皺眉」的影響,所謂「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從來名士就喜愛柔弱娉婷、嬌喘微微、纖腰一把、小鳥依人的女子,而女人為了討好男人,就刻意把自己打扮成病態美,如裹纏小腳、緊束柳腰、減肥瘦臉、嬌小玲瓏,顯得嬌滴滴、軟綿綿、病懨懨,也許那正是符合男性征服、強壯、滿足、優越和炫耀的威風心理。
也有人說,姑娘害相思時的病態最美,因為相思病發作時,她既懶得梳粧打扮,也不想強打精神、堆砌笑臉,一切順其自然,回歸原貌,清純澄靜,玉容寂寞,足令男士為之傾倒。
明代萬曆本的《詞林一枝》中有一首〈劈破玉歌〉,就寫相思病態:「為冤家懶去巧打扮,這幾日茶飯少,手腳酸,懨懨害病無聊賴。金簪懶去插,羅裙懶去穿,斜插著牙梳、插著牙梳,乖!天光想到晚。」像有一個這樣病態的可人兒,怎不叫人疼惜?
由於病態美受到男人肯定,遂衍生一種新名詞「病嬌」;這是病態美和嬌羞美兩種姿態的合成語,例如當一個年輕人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時,會處於一種嬌羞、敏感、興奮、激動的心理狀態,也可能會釀成臉易紅、心易跳、神易恍、意易亂、茶不思、飯不想、事不做、書不讀的「精神疾病」珼像,學者即謂之「病嬌」。
我國漢醫治病,有望、聞、問、切四大要領,其中望與聞,就是看病態,但是還有一種假性病態和偽裝病態,往往使醫生為難,小孩子、婦女和政治人物,最擅長此道,以達到欺人的目的。
歷史上孫臏偽裝神經病,逃過龐涓的毒手;曹操偽裝夢遊殺人,嚇退睡覺時接近他的人;司馬懿偽裝老人痴呆症,免掉曹爽的殺機;王右軍十歲時就會偽裝病酒嘔吐,躲過王敦的誅害。可見這「偽裝病態」,自古至今也是一廣為流行的病態。
由於人們會有身心病態、偽裝病態,遂把傳統的人群社會組合,攪得混沌不清、紛爭四起、爾虞我詐、人心惶惶,實在令人歎息。
古云:「良醫濟人,良相佐國。」如今社會和地球都有了病態,恐怕只有仰望宗教家以悲天憫人之心來醫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