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部若有分泌物流出,常讓女性困擾不已,除了會汙損內褲、更擔心被另一半視為不清潔,醫師指出,若是常見的黴菌或細菌感染,西醫治療上,會選擇抗黴菌藥物或抗生素來對症治療,但重點是要從行為上改變誘發這些菌種滋生的條件。
比如不要長期穿牛仔褲讓陰部處在悶熱環境、月經期應勤更換衛生棉等;此外,清潔陰部時,此處皮膚的正常酸鹼值約為ph3.8,選擇弱酸性的清潔品或定時補充乳酸菌,較有益私處保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表示,白帶是女性陰部分泌物的總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從白帶的顏色以及性狀,可看出身體發出什麼警訊,比如白帶呈白色渣渣狀,是黴菌感染所致;若呈黃綠色,是陰道滴蟲等細菌感染;若白帶有點咖啡色,可能要檢查是否體內有不正常出血。
但有一種白帶則是無臭無味、好似蛋清一般,多發生在排卵期前後,這種生理性白帶則是正常情形。
詹景全指出,憋尿或清潔不全均容易讓菌種滋生,女性生理構造上,由於生殖器在體內,不容易及早察覺有什麼異狀,等到有分泌物流出來,甚至外陰部呈現紅腫或有明顯刺痛感,往往已不是初期感染,加上仍有女性羞於就醫,都可能延誤治療時機讓症狀更加嚴重。
悶熱環境也容易讓菌種滋生,詹景全表示,陰部其實也有汗腺,只是因為與衣物緊密貼近而被忽略,所以使用衛生棉時,不論經血量是否多,也可能被汗水濡濕,應定時更換。
不少女性朋友會使用護墊,以避免內褲被分泌物汙損,但詹景全認為,護墊並不是個好選擇,反而更容易讓陰部細菌滋生,所以有此困擾者除了接受治療,最好考慮一天更換兩次棉質內褲,同時內褲每三個月也應換新,避免失去排汗功能或藏汙納垢。
此外,正常陰部皮膚其實是偏弱酸性,ph值約3.8,但若有性行為,精液是偏鹼性,會中和掉陰部的弱酸性,使得菌種有較好的滋生環境,因此應適時利用弱酸性清潔品或適當比例的白醋水,讓ph值回到正常的弱酸性,以預防或改善發炎情形。
但是任何清潔品都不應往陰道內灌洗,詹景全表示,臨床上醫師對於嚴重感染者,會以優碘進行陰道灌洗,這是醫療行為,一般女性在清潔時,只要適當清理外陰部即可。
他提醒,任何清潔行為都不是「做愈多愈好」,過度搓洗可能造成外傷,也破壞陰道內的益菌,因此定期依使用方法操作即可,同時搭配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作息,才能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