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注目中國的發展。去上海看世博,你不能不欽佩上海人辦國際活動的效率與氣派;去北京觀光,你可以感受到「天子腳下」的驕傲與自信;去廣州參加商業活動,你會被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所震撼;到了蘇州杭州,你又被處處可見的、管理得宜的名勝古蹟所感動。
電視上,你看到溫家寶與胡錦濤沉穩地周旋在美日強權之間,像打太極拳一般,有節有度,不卑不亢,爭取釣魚台主權,抗拒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你也看到對岸發展綠色科技與經濟的決心,在大擘畫之下一步一步實現著既定的策略,準備好下一波的全球競逐。
反過來看台灣,不免有些洩氣!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國際花博展未演先轟動,赤裸裸的政治鬥爭每天在媒體上搬演;國際機場漏水,牛肉麵又貴又難吃;路到底平不平?淹水到底有沒有睡覺?建設在哪裡?進步在哪裡?唉!只能以郭泓志、古又文、林育←、曾雅妮與盧彥勳等等個人的傑出成就,聊以安慰台灣人受傷的自尊。
我們看對岸,開始有了一種欽佩,有時不免想,也許治國還是獨裁比較有效率?我們看自己,開始有了一種省思,一分著急,台灣的競爭力在哪兒呢?
但是接待對岸來的朋友,你又被他們對台灣的讚美之詞搞糊塗了,怎麼他們眼中的台灣,竟是我們看不見的仙境嗎?
政商界的朋友最愛是晚上躲在旅館裡看台灣的政論節目,我們看得飽又醉,他們卻看得津津有味,不管名嘴說得有沒有道理,能夠公然評論政策、領袖與敵對陣營,能夠在電視上辯論是非,簡單地說能夠擁有充足的言論自由,這就是他們最羨慕的地方。
文化界的朋友則對台灣的精緻與細膩讚不絕口。小小的撫臺街洋樓、故事館、剝皮寮、林語堂故居等等,我們都覺得還有改進的空間,他們卻深深感受我們保存與活化古蹟的能耐;更別說去到汐止山上的食養山房,被那種天人合一的幽雅境界所折服了。「我們表面功夫都做到了,就是少了那股子內涵。」這是他們說的。
心理學界的朋友更從人心方面去觀察,感受到台灣人的真心誠意,經過繁華之後沉澱下來的氣韻,讓台灣透露著一種低調的奢華,一種謙遜與安心。他們有感而發:「這幾年來,大陸整體活得太張揚了!」
我無意從他們的讚美中找尋安慰,但是對岸的眼與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因為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有文化的傳承,有善良正直的民性,台灣處處展現出內蘊的美感,這是再多美輪美奐的大建築、都市建設或國際活動都無法孕育出來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青年一個一個在國際上發光,帶著自信又謙虛的氣質,健全又開朗的人生觀,展現出來的不僅是個人的成就,也是台灣孕育出來的風格與氣度。
交流讓我們瞭解對岸,也更瞭解自己。就掌握住我們既有的底蘊,作最好的自己,不張揚也不氣餒地發光吧!
(本專欄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