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並不遙遠,鄧麗君是和群眾沒有距離的巨星,雙方不用熟識,在她漾著酒渦的淺笑中,自然流露出一種鄰家妹妹的親切。最近整理台灣百年流行音樂史,方才知道,曲風多樣,從婉轉抒情小調到快節奏西洋歌都拿捏準確的她,紅到東南亞的第一張百萬唱片,卻是以台語發音的《祖母的話》,那是她進歌壇唯一的一張台語唱片,翻唱自當時的民謠歌王劉福助的暢銷歌曲。
眷村小孩唱台語歌,從咬字到發音,都分外的另類,「做人的媳婦著知道理,晚晚去睏著早早起,又擱煩惱天未光,又擱煩惱鴨無卵,煩惱小姑要嫁無嫁妝,煩惱小叔要娶無眠床。做人的媳婦著知道理,晚晚去睏著早早起,起來梳頭抹粉點點胭脂,入大廳拭桌椅,踏入灶間洗碗箸,踏入繡房鏽針黹。」鄧麗君唱到「ki ki 摳摳,ki ki 摳摳」時,特別俏皮討喜,一個老錄音師回憶說,可以感受到木屐打在水泥地的聲音,傳達出做人媳婦操持家事的繁重與艱苦,一種認命卻又稚嫩的嘆息,迴盪在歌聲裡。
當時她還不滿二十歲,戀愛都沒談過,哪能知道小媳婦在想什麼?可愛到宇宙無敵的她,懵懂中,也完成了另成一格的演唱使命,讓台語歌曲攻下東南亞市場,留下百萬金曲記錄。時光流轉,這已成百年歌壇絕唱,再也沒有第二人能如此唱出傳奇。
又名〈勸世歌〉的這首歌,其實有不少版本,最原始的叫做〈爽歪歪〉。一九六六年台東一個原住民歌唱團體到台北出版這張專輯,一推出,因歌名不雅,立刻被禁,唱片全數被沒收,沒多久就被改編為黃俊雄布袋戲偶「醉彌勒」的出場主題曲,輪到鄧麗君灌錄唱片,改名成〈祖母的話〉。
這樣一位紅遍全亞洲的巨星,二十年後雖再以〈何日君再來〉得到中國十億個掌聲,卻因政治因素,她一次都未曾進去中國。
撫今追昔,想來造化真是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