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聞到梧桐花的香味了嗎?
每年一逢春日,多思也多愁,面對傷害和種種不如意,整個人心浮氣燥、焦慮不安。今年友人抱病邀我淺酌慢飲,菜清簡,話卻稠密,一點一點卸下我心上的蒙塵,直到飯館打烊,告別時我已恢復了往日的爽朗笑聲。腳步輕快、嘴裡哼著歌兒走到樓下,忽然聞到空氣裡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抬頭一輪明月掛中天,皎皎月華,玉宇澄清,心中幾縷僅餘的遊絲般的牽纏,也緲然遁形。月光下大朵大朵粉紫色的梧桐花,一嘟嚕一嘟嚕開得正好,春夜花香四溢,世界彷彿靜止了!
日日相見的花樹、時時都在的梧桐香!為什麼直到今夜我才看到花開、聞到花香!清風徐來,浸在花香中,薰修、清潔自己的身心,歡喜和清淨也隨著淡淡的花香盈滿心底,漸漸地感覺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眼前的梧桐彷彿變成了菩提。那淡淡的花香聞而靜心,款款地、不動聲色地抓取我內心深處,喚我醒來。
亞里斯多德說:「幸福還是不幸福,取決於人的自我靈魂。」每個人的幸福快樂,既要靠社會創造的各種「發生條件」,最重要的是源自內心的積極營造。我們追求幸福,只是為了幸福本身,並不為其他的東西。我們之所以追求榮譽、選擇快樂、選擇智慧,是因為我們認為,通過這些我們能夠獲得幸福。沒有人會以「奴」自許,選擇私家車,選擇商品房,選擇生兒育女,是希望從中獲得幸福,而非被奴役的不幸福。
但為什麼我們卻感到寂寞空虛茫然,感歎生活太累,再也感覺不到幸福?是因為我們的「心為物役」,幸福被我們用物質來考量,被我們簡化成了住房的坪數、簡化成了明星學校、簡化成了在滾滾車流中擁有自己能緩緩挪動的輪子。於是,我們的生活也被物化了,我們的精神也被這些東西奴役著。所以我們只有放下心頭的包袱。讓一顆心清靜澄澈,才能發現生活的真諦,聞到生命的花香,映出明月清風幸福原本簡單的樣子。
在這個世界上,不同的知識、不同的觀念、不同的環境,存在著不同的氣息。而人們往往像飛絮一樣,東風來了向西走,西風來了向東行,甚至「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如盲鹿亂撞,身上沾滿各種氣息:得到的歡喜,失去的怨毒,爭奪的瞋恨,利益欲望的牽纏,無限的煩惱,填滿了一生,把個身心弄得沉重不堪。只有把身心清空,遠離煩惱和無益的環境、觀念、欲望,不斷抓取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使自己常常處於清淨高雅的香氣的薰陶中,身心根性向著正與善的方向發展,整個人都會散發出淡淡幽香。
佛經上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這裡的境是指物質環境,緣是指人事環境。這兩者並沒有好壞之分,一切善惡好醜都是自己的心裡生出來的。煩惱由心生,喜怒哀樂都是源於我們自己的心。西方有位心理學家說 :「你的心態是什麼樣子,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什麼樣子,你的命運就會成為什麼樣子。」不會用心的人,順逆都是障礙。會用心的人,順逆都是方便,都能夠幫我們成就自己。學會放下,當下就還你一個清涼快樂的世界。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境隨心轉,就在自得。
清心淨心,卸下心頭的蕪雜,靜心品味當下,安心享受春夜星月盈窗,花香淡淡的寧靜和幸福,這才是最安詳、最自在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