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與港、澳簽署CEPA協定屆滿三年,中國商務部將與香港特區政府聯合主辦「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發展論壇」慶祝,討論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除了東道主港、澳行政長官曾蔭權、何厚鏵及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三巨頭,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更將專程與會發表主題演講,可望再為中國的「挺港」政策送上大禮。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後,經濟愈來愈差,為了支持董建華領導的特區政府,中國不斷施惠香港。二○○三年,香港異議人士醞釀發動五十萬人上街大遊行,震驚北京政府,經判斷係因香港經濟衰退所致,搶先在六月二十九日與港府簽署「兩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全力拉抬香港經濟,澳門也在同年十月十七日跟進簽署。二○○四年一月一日起對部分原產於港澳的產品實行零關稅,同時取消對港澳產品的非關稅措施(進口配額、許可證)和關稅配額。今年一月一日起,大陸對原產港澳的產品全面實行零關稅。
CEPA對挽救香港經濟發揮正面作用,特別是中國開放大陸遊客赴港自由行,為香港的零售業、旅遊業、餐飲業、飯店業等注入生氣,並拉動香港的整體消費信心。去年香港成功吸引二千三百萬人次旅客訪港,大陸旅客占了五成三,效益甚巨。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實施CEPA近三年期間,大陸從港澳進口零關稅貨物近五億美元,稅款優惠金額超過人民幣三億元。官員表示,對港澳產品實行零關稅,有利加快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提高雙邊製造業配套效率,未來將進一步擴大CEPA的內容。
由於中國在每年香港「七一」遊行籌備期間,都會給港人一些優惠措施,今年賈慶林將在CEPA三周年慶典帶來何種利多,傳媒紛紛揣測,有說將放寬香港專業進入大陸市場。亦有報導指出,中共中央正在研究容許中國民營企業老闆只要擁有外國居留權,就可到港投資移民,為香港經濟引進更多內地資金,呼應香港在二○○三年底推出的投資移民辦法。
香港地狹人稠、物價高,空氣欠佳,過去只聞港人外移,這項名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的投資移民措施,想要老外拿錢投資換取香港身分證,原本並不被看好。但是大陸經濟的崛起、沿海城市居民可赴港旅遊,加上開放資金走出大陸等措施,卻讓這項投資移民政策成為活絡香港經濟的一帖良方。配合大陸自由行,很快就將香港SARS期間一蹶不振的情況扭轉過來。
股價、房價雙漲,誘因增加,帶動外資踴躍入「港」,以香江為避風港的東南亞富商案例快速增加。當年質疑大陸外匯市場封閉而避走海外的資金、擁有海外身分的中國籍富人,也都拋開成見,把香港當作重要資產投資地點。近七百件投資移民的資金持續進駐,成為穩定股市、房市的重要力量。最近在全球股災中,香港恆生指數相對抗跌,投資移民被認為發揮「壓艙石」作用。
今年五月底在上海舉行的一場論壇,有中國重要對台智囊聲稱將全力促談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機制,優惠模式超過CEPA。但CEPA既然是中國力挺港府的政治糖果,受惠一方易被看成有待支援解困,並不適用於兩岸。台灣和香港,既然是西方國家跟中國打交道最好的窗口;台商的管理經驗加上香港自由的資本市場、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是構成大中華經濟圈的黃金三角,我們不必妄自菲薄。
我們一再剴陳,不論就區域經濟發展角度或兩岸密切的投資、貿易關係,台灣與大陸都有許多相輔相成的互補地方,經濟發展必須找活門、開通路,不可被僵固的意識型態束縛。陳水扁總統周五接見外賓時表示,現在最需要的是推動政治協商、兩岸和談,希望能夠真心誠意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