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義工、成立粉絲團、用好文章感動更多人、進而凝聚更多力量為社會付出及關懷被社會遺忘的弱勢……,讓鍾政宏脫胎換骨、開創嶄新人生的主要動機,原來與兒時的「家變」有關,家變在他人生旅途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就像引導他成長的電影《一公升的眼淚》女主角亞也那般重要。
家庭破裂 行為偏差
「一直以來,我的人生像浮萍,隨波逐流。」小時候爸爸經商倒閉,負債千萬,家庭因此破裂,他成了單親小孩,那年他才九歲,卻已預感,人生旅途將遭受很多荊棘與阻礙,人際、經濟的衝擊,讓他必須不斷轉校。
高中,媽媽負起照顧外婆和他的重擔,不僅要還債、還要應付家庭開銷,媽媽的小本生意無法填補現實大洞,「我們連幾千塊的學費都繳不出來,這件事在他人眼中甚至是一件笑話!」幼時受盡嘲笑,他選擇逃避現實社會,躲在網咖混一整天,和同樣行為偏差的好友,藉由偷竊和欺負弱小滿足一點自尊。
不過,他也一度產生自殺念頭,恨自己無力、無法改變家庭環境、恨無法為社會做出貢獻,不懂活著為了什麼,難道只是社會的負擔嗎?離開人世是否能減輕家裡負擔?這些念頭不斷出現,樂觀的心漸被烏雲籠罩,不知怎麼面對未來,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在棉被裡哭。
笑顏以對 世界變美
這時《一公升的眼淚》上映,他坦承自己的心緊緊地被劇情牽動,女主角因患病而憎恨:「為什麼是我?世間上那麼多人,為什麼病魔偏偏選中我?」不過,她很快就轉換心境,樂觀面對並接受事實:即使跌倒又如何?鍾政宏的腦海永遠記得她跌倒後站起的神情,那種認真、永不放棄的神態似乎告訴他,只要腳還能走,就一定要享受走路的過程,所以他不能自暴自棄。
高二暑假開始,他每天笑顏以對,整個世界也變美好了,「也許現實是如此殘酷,但我開始享受生命。」他下定決心打開心胸,接受別人幫助,就算只是口頭鼓勵,也當作是人生旅途的動力。他還發現愈來愈多人站出來幫助他,雖然高三下要面臨大學考試,自己卻要半工半讀,還要憂慮貸款繳不出來、房子得法拍的處境,但後來都一一化解,也考上東海大學。
電影女主角亞也說:「我能笑著講這些東西,是因為我流了一公升的眼淚。」鍾政宏也這樣想,對家變釋懷後,他更願意付出,「如果從小就得到完整的家庭溫暖和同儕照顧,我不會有那些荒唐年少;雖然那樣的環境造就現在的我,但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更明白像我一樣背景的人不一定都能受助,所以我要散播愛的種子,那怕只是用文章激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