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小書琴已經亭亭玉立,看著她,我像天下所有父親一樣驕傲無比。琴兒喜歡書籍,從搖擺走路起,便常溜進書房,縷縷沉香中,父女倆一同享受讀書的慵懶,沉浸在簡單又珍貴的幸福中,但最讓我驕傲的,是她遺傳了母親的善良,一種將心比心的慈悲能量。
由於以講授中國哲學為業,兩人習慣超齡的溝通模式。她時會提出看似簡單卻充滿辯證潛力的問題。我也運用解析技巧,讓她明白許多這個年齡不會明白的道理。我很高興她努力理解我所認知的哲學世界。只是對十五歲小女生而言,許多問題無疑太過困難。琴兒是菩薩送來的小孩,這些書信則是我能夠送她最好的禮物,也是此世父女情緣最美的紀錄。
琴兒:
昨天妳參加戶外教學回來,興高采烈的分享收穫,唯一遺憾則來自那隻蜘蛛的死亡。可以想像一群女生因牠而驚慌,而男孩子為了保護妳們,將牠圍捕了。這一切如此理所當然,以致當妳為牠求情時,並未得到太多支持。妳認為每個動物都有生存權。妳的心中充滿挫折感,儘管正處青春年華,卻開始感受到不同生命間,一種本質而又不可解的對立與衝突。
這讓我想起當兵時某一天,我和其他人刷著油漆。突然間有人大喊「蜈蚣」!就在我錯愕的幾秒鐘裡,松香水已濕透牠全身,牠掙扎的模樣,顯然極度痛苦。我歉疚不已,用清水澆淋,牠仍顫慄,我默默念佛,祈求佛菩薩加持。
同袍非常訝異為何我要救這隻有毒的害蟲。儘管大家知道我吃素學佛,對於「供養、數珠」等行為也給予極大的尊重。然而在自保的慣性下,多半一邊說抱歉,一邊小心將捕蚊燈插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究竟我該如何告訴別人:我們不應該任意傷害其他生命———即使牠是我們定義的害蟲。
「生態平衡」是最普遍讓人接受的答案。我們有義務維繫生態平衡,如此才能享有永續的優質環境。在食物鏈中,一個物種的毀滅,往往導致整個生態失控。人類不能單憑一己利害定義「益蟲」、「害蟲」。由於生態教育的普及,這個說法已是常識,只是不知是否太過平常,效果並不大。大家雖然都同意「慈悲」是美德,依舊無法原諒蚊蟲的叮咬,更不相信殺掉這隻蚊子、蜈蚣,會破壞生態。就像妳一樣,我深深感覺到在人類理性之外,還有一種巨大的力量,主導人的行為與思考。如果不能理解它,就會變成它的奴隸,受它牽引。
佛教稱這股力量為「業力」,運作法則則名為「因果律」。從佛法看,世界上所有現象既不偶然也非獨立,而是受到因果律的支配。這個說法容易引起誤會,認為因果論「宿命消極」,自己的命運應當由自己創造。在我看來,兩者不但沒有衝突,反而緊密連結。
我們不妨將業力想成重力: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都受到重力制約。從跳高到蘋果落地,都無法違背這個法則。人類不能憑主觀意念就飛到天空;同樣的,即使不信它的存在,當有人從高處跳下,仍會喪命。然而這並不意味人類就是重力的奴隸,我們仍能決定行為的禍福喜樂,例如挑戰攀岩。
也正因理解重力,我們算出火箭所需的燃料與速度,終能航向太空。重力法則並未失效,人類卻改變了被拘束在地表的命運。這就是佛教對於因果的看法———逃避它,只會延長我們行為無知的時間;否定它,則像是相信人定勝天而跳下懸崖的愚者。接受因果並非迷信宿命,相反地,唯有理解它的運作,才能真正掌握命運,成為一個行為的自由者。
佛陀觀察出並且指出因果律,但接不接受,完全看自己。差別在哪裡呢?一個人如果承認自己知見的侷限,同時信敬佛陀對於因果的教導,那麼這個信念就會產生另種計算方程式,從而改變他的行為與生命。
例如一個斷滅論者(否定因果存在之人),認為行為的「前因」與「後果」無關,因此容易產生一種危險的觀點,亦即不管自己做了什麼,都不需要為結果負責。他會說服自己:無論如何注重環保、有道德,地球最終還是可能毀在隕石或地震之中。
然而相信因果論者知道無論做了什麼,結果都必須由自己承擔———即使死亡也不能免除。因果律最大的作用在於鍊結行為「前因」與「後果」,使兩者成為連續的「流」。用「流」來形容,是因為佛將「因」與「果」視為可變化的實體。許多人以「靈魂如旅人,軀體如旅舍」說明輪迴,這個例子生動卻不適合佛教。它讓人誤以為軀體會毀壞,但「自我」(即靈魂)卻永恆不變。從佛教觀點看,「自我」會變,也不恆常。不僅旅社不同,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旅人存在。輪迴的關係更像一條變動不已的河流,河流表面看似同一,但卻沒有固定的「我性」,上游之水實則已非下游之水,但即便如此,一旦有人汙染它,就產生「河流受到汙染」的事實,而破壞水源的人,無疑要為這件事負責。
用「流」形容因果律的第二個理由,在於水的液態特性。不妨將宇宙想成一座水箱,任何一個意念或行為,都會導致水面的動盪。水波與水波間產生各種連結,包括能量的「抵銷」與「增強」,一個微小的行為經過加乘,都可能轉成巨大能量。例如今生的小口角,演變成來世的大仇恨。也同樣遵循物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法則,每一個彈出去的力量,都會產生相對的力道。高傲者來世輕賤,布施者來世富貴。「怎麼出去,怎麼回來」,這就是因果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最根本的原理。這個諺語如此古老,以致當妳告訴同學時,他們可能把妳視為落伍人物。
至於我對這點則一向深信,因果律如此的合理,完整解釋了世間所有的現象,它是根據理性推導與現象歸納產生的正信,宛若一套沒有破綻的數學體系。我更好奇世人可以認同牛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理論,那麼為何要反對因果的存在?從最功利的角度相信「善惡不一定有報」,難道對世界比較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