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日前召開內閣會議審議二○○六年新版《高齡社會白皮書》。根據白皮書的估計,至二○○五年十月一日,日本全國六十五歲以上,依聯合國定義的老年人口為二千五百六十萬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點四;較前一年增加七十二萬人,占總人口的比率提高了百分之零點五四;自有記載以來,首度超過百分之二十,亦即每五人之中,至少有一人是老人。至二○五○年時,每三人中即有一人為老人。
雖然日本的老年人口已超過全人口的五分之一,但這並非是老化的上限;未來還要繼續加速老化,估計到二○二○年的未來十五年間,老化速度更為急遽,老年人口將達到三千五百萬人,較今再增加一千萬人。
從出生方面來看,自二次大戰短暫的嬰兒潮以後,日本的少子化觀念普遍形成,人口的出生率持續下降;到二○○五年,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為一點二五人,遠低於重殖替換所需的二點二人。
日本內閣對二○○五年較前一年的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下降零點零四人,極表憂心,因為這個下降速度超過前此的預測,而未來還有愈為急速下滑的趨勢。
少子化加上壽命延長造成的老化,促使高齡化快速攀升,另一方面出現了人口死亡率高於出生率現象。二○○五年,日本的總人口較前一年減少二萬人,總數只有一億二千七百七十六萬人,開始出現負成長,也就是說,二○○四年日本總人口一億二千七百七十八萬人,是日本人口總數的最高紀錄。
日本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百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二○○五年較前一年增加二千五百一十六人,達到二萬五千五百五十四人,創下新紀錄。相對而言,勞動人口卻大幅減少,估計日本每年將減少三百萬人進入就業市場;勞動供應無法滿足市場所需,促使退休年齡延遲。勞動人口中,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所占比例,已經從一九八○年的百分之四點九,提高到二○○五年的百分之七點六;以後還要提高,到二○一五年會達到百分之九點六。
我們用許多文字描述日本的人口狀態,是因為台灣的人口發展過程,正依循日本的軌跡,二○○五年的日本,就是二○一五年台灣人口的面貌。日本政府內閣所憂心的問題,台灣一樣也少不了。更由於台灣的離婚率較日本高,而出生率較日本低,老化的過程會更快,問題來得更急迫而已。
置國計民生於不顧,只忙著衛護權位私利的政府,當然無法注意到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更別期望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了。因此,我們呼籲不願台灣日愈況淪崩解的有心之士,呼號奔走,採取行動,聯合有志之士,共同朝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一、改善經營環境,增加生產,提高所得,使結婚、生育、教養不受經濟能力的限制;二、投資教育,培育知識、技能、品德、健康俱佳的國民,擁有高度生產力與創造力;三、從投資醫療轉向投資健康,研究老年醫學、預防醫學、養生醫學、維護國人身心健康;四、建立友愛社會,人不獨親其親,子其子,使老化不再是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