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雲門舞集在新加坡公演「風‧影」,獲得熱烈迴響與好評,創辦人林懷民在公演後與觀眾對話時說,這支舞對他最大的影響,是活到六十三歲首次學會,創作時要先思考和計畫。
林懷民受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和新加坡藝術節邀請,率領雲門舞集在濱海藝術中心公演「風‧影」,首場不但座無虛席,終場結尾時,更贏得如雷掌聲與喝采。
特別的是,平常藝術表演結尾時,有時最後一幕尚未結束,就匆匆起身回家的新加坡人,也一改往例留到最後,珍惜與台灣舞蹈藝術大師對話的機會。
不過,一些雲門的新加坡老觀眾在和林懷民進行交流時,仍對這支舞和過去的差異提出疑問。一名觀眾說,「風‧影」和華人視覺藝術家蔡國強合作,可說獨樹一格,但雲門舞集是舞團,為什麼林懷民能夠同意蔡國強「不要有舞蹈」的要求,那不是很奇怪?
林懷民表示,和蔡國強合作,是希望找出完全不一樣的雲門,嘗試新的作法,且雖然完全由蔡國強提供想法,主導整個創作,但還是經由他和雲門的舞者,把想法轉譯成現實的舞蹈和安排,甚至音樂,也是由雲門蒐集剪輯而成,所以這支舞仍是雲門的,但這是個不一樣的雲門。
林懷民舉例說,蔡國強拋出超過一百個點子,而雲門逐一去試,有些最後放棄不用,有的則只取其中一小段採用,如「風‧影」最後的爆破畫面,就是從蔡國強提供畫質不是太好的影片中,擷取一小段使用。
林懷民也強調,和蔡國強合作這支舞,其實對他影響很大。他笑說,過去他創作時是不思考、不計畫的,但首次從蔡國強身上學到要思考、要做計畫。
林懷民說,蔡國強在創作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個月時間思考、兩個月時間計畫,再兩個月時間安排整個藝術的布局;而他過去創作是直覺式的,可能兩天就決定整支舞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