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不是虛無飄渺的雲端所在,而是個具體而歡樂的度假樂園。
天堂從來不是一個遙遠而不切實際的來世勸慰,而是實踐美好生活的最佳指南。
對天堂的了解,決定了在這世界上能不能有美好的生活。
大塊出版社郝明義社長提及《天堂旅遊指南》的出版因緣,簡潔的一席話,卻道出了「心淨國土淨,無處不天堂」的修行〈修正觀念與行為〉的趣味,他說:
出版有兩種可能,一是在企畫中,一則是突然冒出來的。《天堂旅遊指南》就是突然發現的一本書。
只因半年前與作者安東尼‧戴斯特法諾在法蘭克福書展偶遇,互相分享近況,並獲贈安東尼的作品《天堂旅遊指南》,經過一個夜晚,一氣讀完。第二天,他告訴安東尼決定出版中文本,因為他看見這本書有三個特點:
其一,這裡的天堂,超越了習以為常的想像;
其二,如果上帝認為人終究是要升天堂,地球只是一個途中的一站?或者表示地球上的「人生」是不好的?所以「人生」只是「過站」而已;為什麼要有地球?要在地球上實踐什麼?
其三,每個人的「人生」(在今生今世)可以作些什麼?這關係到佛法中提及的,視覺、味覺等五蘊(色、受、想、行、識)開發的各種可能。
郝明義說,例如作者提及天堂中的聲音,就有各種的可能,二十一、二年前,郝明義在打坐中,感受聽到聲音不是經由耳朵進來,而是胸臆之間。他甚至認為,walkman的發行,可能僅有其百萬分之一,人的感官開發是充滿了可能性,而天堂就在努力的當下,也是絕對可能的。
這些話,與佛法中經常提到的「心淨國土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個人的「人間」階段,可以是「天堂」,更可以努力趣向「淨土」。
這就是美麗、更是了不起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