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依序是孫子王敏而、老伴王永輝、王簡淑媛、媳婦王貞乃、兒子王正旭。(王敏而是王正旭的侄子)李祖翔攝
癌症希望協會舉辦的彩繪希望比賽日前落幕,一幅感動了所有評審、得到第一名的畫再簡單不過:「平凡的透天厝和工具間,院子中的三分地種滿了青菜,有對看不清臉孔的夫婦拿著鋤頭做農忙,每個人都感受得到畫中夫婦之間無言的快樂;畫中沒有扭曲的病理象徵、沒有焦躁的色彩,也沒有寄託太多遺憾的情感,只有恬淡。」那是七十八歲王簡淑媛罹病後的世界,也是她現在最真實的生活影像。
時間回溯到八年前,兒孫滿堂的阿嬤,王簡淑媛,七十歲時,原本是因覺得小姑氣色不好,急著帶她去醫院檢查,結果小姑沒病,她反而被診斷罹患結直腸癌。本是晴天霹靂的噩耗,一路相惜相伴的八十歲老伴王永輝卻說:「就是有她這麼好心的人,才會及早被診斷出,那是有福報。」八年來,王永輝沒有一刻不在阿嬤身旁守候,患難見真情不足以形容他們的情感,阿嬤靦腆的說:「我們結婚五十六年,好像沒有吵過架。」
阿嬤是個生活極儉樸的人,不論子女或媳婦,對她的印象都是:「知足常樂」,在孫子的印象中,阿嬤不曾嘮叨過,也不曾嚴厲管教過他們,永遠是最滿足於當下幸福的人。現在就讀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三年級的孫子王敏而說:「阿嬤雖然年紀大了,卻總記得我們愛吃什麼,每次都為我們準備很多好吃的;阿公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喜歡唱歌、自high。」
當阿嬤病情稍微穩定後,王永輝對老伴說:「子女都有各自的事業,最小的孫子也都念大學了,不如我們回老家種田去?」打定主意,兩位樂活公嬤便從台北搬回嘉義老厝,為了太太的身體,王永輝想要自己種有機蔬菜,但是一輩子從事公職,怎麼可能說當農夫就會種田?因此,他和太太四處拜訪人、學種菜,至於為什麼不直接用買的?王永輝笑說:「要活,就要動啊!多動身體才會健康。」
王簡淑媛說:「我們早上起床後,就一起去運動,運動完下田,吃過午飯後,再一起學畫畫、唱歌,真的很快樂喔。」王敏而說,阿公每次都愛吃高膽固醇的食物,擔心他的阿嬤怎麼講都講不聽,不過當阿公吃完感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會自言自語說:「以後絕對不吃這種東西了!」這樣的對話幾乎天天上演,阿公、阿嬤就像一對用情很深的歡喜冤家,阿嬤在罹癌後表達心情的作品上如此描述:「走在生命交織的田園裡,有夫相伴,婦願足矣。」
雖然子女、媳婦都是醫生,卻也都受到阿嬤的「照料」,媳婦王貞乃,是皮膚科診所的院長,由於爸媽常常寄來好吃的有機蔬果,讓在台北工作的兒孫,能吃得健康而感到窩心;擔任血液腫瘤科醫師的兒子王正旭則說,爸爸做事嚴謹,並常以身作則,回想起來,爸媽和子女的相處模式,雖然沒有什麼特別,但提到從小成長的家,記憶中卻是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