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與心智障礙的小朋友相處,除了特教老師與社工,其他人的機會並不多,但是護士退休的陳淑芬,卻因為第一社福基金會的老師奇缺,意外進入這個領域。問她想去服務的信念是什麼?她笑說:「沒有。」原來她去散步,「發現」家附近有棟奇怪建築,好奇走進去,聽完基金會理念就加入了。
做義工,其實不用理由;持續奉獻也不需要原因。
梅梅的媽媽(右二)在第一行為工作室老師的協助下有了笑容,終於能專心工作了。記者李祖翔攝
早上八點半,家長已把孩子送到基金會辦理的中心上課,陳淑芬主要是協助老師,幫心智障礙的小朋友吃飯、上廁所,以及監督運動時的安危。擅長照顧老人的她,覺得這些孩子和老人沒兩樣,有的很可愛,有的脾氣差,但經過長期相處、陪伴,即使是溝通再有障礙的小朋友都會卸下心防,與她互動。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位唐氏症小朋友,高興時會撒嬌、擠眉弄眼,拉她扭腰擺臀跳跳舞;也有自閉兒完全不理睬人,但相伴一年後,卻會多看她一眼。陳淑芬會持續服務下去,但她總為他們的爸媽感到心疼,「他們能撐下去,只因為擁有絕對的愛與耐性。」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