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原本是對本尊最真誠的恭維,但可不是所有品牌廠商都樂見「山寨產品」。美國菸草業巨擘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日前對八家販賣仿冒其品牌萬寶路(Marlboro)香菸的美國零售商提起告訴。
《經濟學人》報導,山寨產品充斥全球,曼谷街上有山寨版保時捷、法拉利;德國銀行金庫有假金條,甚至連美國太空總署都曾買到來路不明的材料。
不景氣
助長山寨風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二○○七年國際上仿冒和盜版品的貿易總值,高達兩千五百億美元(約台幣七點八兆)。國際反仿冒聯盟 (IACC)則認為實際數字應接近六千億美元(約台幣十八點七兆)。根據IACC的說法,仿冒品占世界貿易的百分之五至七。
近幾年仿冒品的氾濫,除了網路的崛起、製造業移往開發中國家(對智慧財產保護不足)之外,最近這波全球不景氣也助長了山寨風。因為不只消費者會買,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也會使用山寨零件。
企業界在不景氣中,更強烈地感受到因仿冒品而失去的營收,也更加努力地想將仿冒商揪出來。精品集團路易威登(LV)去年就查到將近九千五百件假貨,比二○○八年多三成。
反制科技
日新月異
用來反制山寨的科技也日新月異。由於雷射防偽貼紙也容易被仿冒,逐漸被特殊墨水、浮水印等隱形技術取代。近來可追蹤產品的無線識別標籤(RFID)也開始流行,其發射的訊號可用來辨識真偽。
辨識本尊最可靠的方法,是在產品或包裝上,放入特殊的「基因」標記。雖然這項技術成本高昂,但卻頗受生產頂級產品公司的青睞。基因應用科學公司(DNA Applied Sciences)的老闆黑華德表示,雖然經濟不景氣,但新客戶卻「快把我們的門給敲爛了」。
此外,網路品牌保護公司———也就是替客戶在網上查緝仿冒的公司,也同樣欣欣向榮。歐普謝保全(OpSec Security)是一家既提供實體、也提供網路品牌保護的公司,雖然過去兩年在實體貨運上的營收,因貨運量漸少而降低,但是網路監控的營收卻有兩成的年成長。
歐美日
研擬反仿冒
各國政府也在加強打擊仿冒,因為這不僅傷害合法商家的權益,也造成政府稅收的減少。據統計,G20國家每年因仿冒和盜版損失的稅金等,約在六百二十億歐元(近台幣二點六兆)之譜。也難怪近幾年來,法國、義大利和其他國家先後制定法律,消費者若買贗品被抓到,將處以重罰、甚至坐牢。
美國政府在去年任命了首位「智財保護官」(IP tsar),並發展新的執法策略;歐盟則成立了反仿冒資訊網,提供辨識假貨的各種方法。為了加強國際上對仿冒和盜版的控管,歐盟、美國、日本等國正在討論通過一項「反仿冒貿易協定」(ACTA)的國際條約。
《經濟學人》指出,協定預計今年簽訂,但一般預期,製造全球八成「山寨產品」的中國,恐怕不會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