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每年約有三分之一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會跌倒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跌倒機率也增加。髖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跌倒造成。
但只要經過仔細的術前評估檢查與術後護理照顧,即使百歲人瑞骨折亦可接受手術治療,早日恢復健康,有學者統計在髖部骨折術後一年,百分之七十三的病患能恢復到受傷前的基本活動。
一位百歲人瑞楊女士曾三度跌倒,第一次導致右髖部股骨轉子間骨折,接受骨折復位與鋼釘內固定手術治療,第二次右手腕橈骨骨折,接受骨折復位手術與石膏固定治療,第三次左髖部股骨轉子間骨折,在骨科與麻醉科團隊密切合作下,順利完成股骨轉子間骨折復位併鋼釘內固定手術,術後兩三天患部疼痛改善,恢復良好。
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方式,一般是在半身麻醉下進行,採用閉鎖性復位,也就是在X光機導引下,將骨折部位復位後再以鋼釘固定;手術時間約三、四十分鐘,術後讓病人盡快做肢體活動及翻身,預防褥瘡、靜脈血栓、泌尿道感染及肺炎等併發症的產生。
不管髖部骨折治療方式是採取人工髖關節置換或骨折復位併鋼釘內固定,只要盡早手術,將骨折部位固定後進行復健計畫。但術前要詳細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尤其患有糖尿病、呼吸系統疾患及心、腦血管疾病,手術麻醉的風險性相對增加,需在病況穩定下,方可施行手術治療。
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患有骨質疏鬆症,容易一跌倒就導致骨折,因應之道:注意均衡飲食,宜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穿輕薄而保暖衣物避免行動不便;家中物品擺設應穩固,以不妨礙老年人行動為原則,地板和鞋子要防滑、環境照明要充足、地面要保持乾燥、浴室和坐便器最好要安裝扶手握把等。
遇老年人跌倒時,最好請他坐著或躺著不要動,先檢查疼痛部位是否有腫脹厲害、變型、不能移動或無法忍受的疼痛,若有表示可能有骨折,應速就醫,接受專業醫師診治。
若老年人可在協助或自己嘗試下站起來,建議先採取持續觀察患部疼痛及肢體活動情形,但需多休息、患肢活動宜減少、疼痛部位給予冰敷以緩解疼痛腫脹;當患部疼痛加劇、肢體漸漸無法移動時,仍需盡快就醫。
在醫院接受醫療處置時,不論病人或家人應與醫療團隊討論,了解及配合專業醫師指示,接受完善的醫療照顧及盡早的復健,以期身體活動盡快恢復到骨折前的功能,才可降低併發症發生機率。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總院骨科醫師 張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