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老年人如果有不明原因貧血、骨頭痛、腎功能異常,卻又久治不癒,可能罹患多發性骨髓瘤,醫師提醒此癌症好發於六十歲以上的男性,傳統化療平均只有二至三年存活期,不過現在已有新一代的標靶藥物,可以提升完全緩解反應率而減少惡化、延長存活期,健保三月起納入第二線用藥。
血液病學會從民國九十五年起進行本土多發性骨髓瘤病患登錄,理事長邱宗傑指出,收案兩百二十名患者,超過六成是六十歲以上、七十五歲達最高峰,且男性是女性兩倍。他指出,這個癌症由於不常見,臨床症狀也不顯著,患者易缺乏警覺,不少人因摔倒或推拿導致骨折,檢驗才發現骨頭如蟲蛀。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聖懿表示,骨髓瘤會在體內分泌蛋白質,因此透過抽血或尿液測量骨髓瘤蛋白量,可以掌握治療成效,目前對治療有反應的定義,是指骨髓蛋白至少減少百分之二十五;若能達到完全消失,稱為完全緩解反應,此類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可以延長五年。
目前的治療選擇仍是以化療為主,不過最新研究顯示,這些治療選擇若搭配使用新一代標靶藥物,完全緩解反應率可從百分之四提升到百分之三十,總體反應率也達到七成
;研究也發現,在病況還未那麼嚴重時就使用標靶藥物,可以達到較高的反應率與降低死亡率。
原本健保只給付標靶藥物為最後線治療藥物,三月起提前至第二線用藥,可讓患者省下至少五十萬元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