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坊間流傳不少偏方,號稱「胃痛一天見效」、「腫瘤漸漸消除」,醫師指出部分藥品或食品添加類固醇,的確讓人一吃就感覺疼痛消除、胃口大開,但長期服用會導致體內水分堆積、免疫降低等副作用,反而嚴重傷身。
壢新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沈錳碩表示,一名三十九歲的男性勞工,因為左髖關節疼痛數月,購買地下電台廣告的藥品,吃了幾個月後竟引發股骨頭壞死,推論是藥品含類固醇加上自身飲酒過量,導致必須置換人工關節;另一名八十五歲老婦,到地攤買「蛇丸」想養身,結果也因類固醇導致體內積水,引發心臟衰竭。
沈錳碩指出,類固醇是一種皮質醇,醫療上只會短期使用,唯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醫師的監控下才會長期使用。然而,透過地攤、地下電台等非正規管道購買的偏方,內含物民眾並不清楚,聽信誇大不實廣告,往往破財又傷身。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表示,對於這些違規廣告一直有監控計畫,去年度縣市衛生局處分了違規食品四千兩百多件、金額一億多元;違規藥物與醫粧兩千七百多件、金額七千多萬元。
衛署呼籲民眾勿聽信廣告、勿亂服來路不明藥物,若發現有違規廣告,也可撥打檢舉專線○八○○二三三七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