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四縣市同步舉辦國中資優生考試,導致紛爭四起,地方與教育部各持己見,雙方劍拔弩張,但都見樹不見林,沒找到問題的癥結。其實,這是一次重新檢視台灣教育問題的絕佳時機。
教育部抨擊此次國中資優生考試,就是變相能力分班。其實二千多年以前,孔子就說過最好的教育是「因才施教」,所以能力分班本是教育最好的手段。教育部目前的S型常態分班,造成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的學生,與已經可以看英文小說的學生,放在一起教,效果大打折扣,老師無所適從,最後的結果就是放棄程度不好的學生。尤其是沒有補習的學生最受影響,現在台北市小學從沒補習過英文的學生,上國中完全跟不上,這就是常態編班的窘狀。
程度不一的學生,立足點就不平等,卻要在同一班,硬弄成齊頭式的平等,常態編班不是正常的教育手段。
但是我們也反對能力分班,因為教育與社會的心態不正常,導致教育資源嚴重失去平衡。以前能力分班,資優班三千寵愛在一身,現在的資優班,一班可以有三位導師輔導,而「放牛班」成了學校的棄兒,讓他們放牛吃草,導致自暴自棄,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教育應該是將資源與心力放在這些程度落後學生的身上,如果後段班的學生一班可以有三位導師,他們其中有人進步,立即受到表揚,而不是資優生在受獎,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受到重視、是學校最在乎的學生,將他們的程度拉拔起來是學校最重要的事,相信程度較差的學生,成績一定突飛猛進。「一個也不能少」,這才是教育,也是李家同教授全心全力在從事的志業。
如果從教育部開始,到各級學校,都能有李家同精神,視將落後的學生帶上來是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再想辦法將聯考真正的廢除,那才是因才施教的時機到了。
中部四縣市同步舉辦的國中資優生考試,是有能力分班的疑慮,在社會心態沒有改善、教育資源沒有妥善安排、升學主義仍然主導的時候,必須慎重從事。
從學校到地方,我們的教育資源嚴重失衡,偏遠落後地區的學生,在教育資源上遠不及都市的孩子,導致他們的程度相對的落後,在可見的未來,失去了競爭力。
在學校,資優生享有較多的教育資源;在地區,城市小孩享有較多的教育資源,相對的,那些落後的、貧窮的、程度差的小孩,反而被剝奪了教育資源,這符合公平正義嗎?這是教育的本質的嗎?
將資優當頭銜,視資優生為寶;將落後學生當成麻煩,將偏遠地區視為棄兒,這般的教育落差,才是討論中部四縣市舉辦國中資優生考試時,教育當局與學校最應深刻的省思,也是當前教育心態與政策應立即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