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三輸的公視董事之爭

 |2010.01.15
1767觀看次
字級

公視董事之爭愈演愈烈,不同理念董事之間長期互相叫陣,如今代董事長動用公款,向法院申請假處分八名董事,而被法院裁定的董事則按鈴反控。國家的公共電視台竟公然鬧到這個地步,令社會各界大開眼界,公視自己則是顏面丟失。

公視號稱是公共媒體,但從成立之初,其董事人選因為是透過立法院以政黨比例方式成立審查委員會、負責提名人選,導致人事任命其實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不論藍綠執政,都把公視視為己有,所謂「國家電視台」的理念,也就只是口頭上的理想而已。

這次的爭端起因於國民黨執政後、靠著修法新增的八名董事要求改選董事長,引起綠營不服,導致目前綠營時代任命的代董事長鄭同僚的反抗,結果就是赤裸裸的上演了一齣保「位」角力大戲。

其實,新增董事要求改選董事長並非全無根據。公視工會早就對現有經營團隊提出不信任案,而連續兩年來,員工對代董事長鄭同僚的滿意度調查,不滿意度都超過七成,現有管理階層是否適任,答案已經很清楚。但鄭同僚竟然對八名董事提出假處分,要求其不得以公視董事身分做不利公視之發言,而法院竟然也准了。

這個結果令外界跌破眼鏡,因為,它又產生了新的問題。第一,鄭同僚是以公視預算聘請律師及支付假處分所需的擔保,引發不當動用國庫資源的質疑。第二,假處分是對「行為」的約束,而鄭同僚提出的假處分申請是要八名董事「封口」,屬於言論自由領域,法官如此裁定,令人匪夷所思。

由於已經有董事以瀆職、侵占、背信為名,對鄭同僚提出控告,可見這場董事長之爭不會在短期內落幕。一個媒體的董事會分裂成兩派、互相以法律行動對抗,對整體經營品質及士氣必然造成沈重打擊與不良影響。但公視用的是納稅人的錢經管的,這樣惡鬥下去,全民如何能容忍!

公視每年接受政府九億經費補助,和其它民營媒體靠本事拚命爭取閱聽人認同,以求在激烈的市場壓力求生存對照,公視何其幸運,但也令人對其長期空轉感到不耐與不齒。

國家設立公視,是希望在商業掛帥的媒體環境中,能保有一個乾淨的媒體經營環境,最終目的是希望公視能不受商業競爭影響,提供優質的節目及成為公正的言論平台。但由於其董事產生過程就充滿了政黨角力,其經費使用還需要主管機關新聞局同意,早就因此而種下各種爭端的因子。換個角度看,馬英九總統競選政見中,有關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也因此跳票。

公視經營高層目前的亂象使自己的形象毀於一旦,政府營造公共媒體的努力也歸於蕩然,社會大眾更不願意拿自己的錢去支持這樣一個紛擾不已的機構。這場爭議的結果是徹底的三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