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泰然樂曲 300年大提琴詮釋

郭士榛 |2010.01.14
133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動人的樂音、思念的鄉愁,明天國家交響樂團(NSO),將於國家音樂廳《交錯的浪漫身影》音樂會中演出,旅美作曲家蕭泰然的兩首經典作品,及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舞曲。

由樂團前音樂總監簡文彬、鋼琴新星張巧縈及NSO大提琴首席熊士蘭演出,帶領樂迷見證台灣音樂的美麗。

演出同時將進行現場CD錄音,二月對外發行。昨日,蕭泰然將創作十年的作品《浪子》輕歌劇手稿,捐贈母校師大音樂系,做為後輩學子的風範。幾年前,蕭泰然將《無通嫌台灣》作品手稿的雷射影印稿,捐給台東大學,現已做成銅雕收藏。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表示,蕭泰然的曲子易引人由內心起共鳴,他的作品代表台灣歷史故事,將人與人間的情感用音樂表現。

這次擔任指揮的簡文彬表示,國內樂團為什麼不能演奏蕭泰然、許常惠、盧炎等大師作品?就像演奏貝多芬、巴哈、莫札特一樣,為了這次音樂會,簡文彬四處找有關蕭泰然作品的論述方面的書,結果只找到一本,這更讓他決心要多演奏國人作品。

這次演奏蕭泰然〈c小調鋼琴協奏曲〉的張巧縈表示,蕭泰然的創作手法雖是西方手法,但音樂本身卻充滿台灣精神,接觸他的音樂內心會起微妙的感動。熊士蘭則向奇美借一把有三百年歷史的名琴,來詮釋蕭泰然:C調大提琴協奏曲。

熊士蘭指出,蕭泰然作品,抓住了大提琴多愁善感特性,每小段落都有情緒舒發,其哀怨的思鄉情起伏很大,每十秒都可展現不同情緒,和一般協奏曲的創作完全不同。

多年跟隨蕭泰然的莊傳賢表示,不常聽古典樂的人,聽了蕭泰然的音樂都會動情,寫出人易懂的樂聲。蕭泰然將過去流傳於家鄉故土的民謠、通俗歌謠妥善整理,因而在他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濃郁的「台灣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