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兩大「鎮宮之寶」—「翠玉白菜」與「肉形石」搬家了!為讓典藏明星展件有更大展出空間,故宮在今年元旦已將「毛公鼎」、「宗周鐘」、「翠玉白菜」與「肉形石」等國寶,分別悄悄移至「鐘鼎彝銘
—漢字源流」,以及「天人合唱—玉石巧雕」展出,以更開闊、更完整的空間與詮釋內容,迎接國內外的觀眾。
故宮博物院表示,「毛公鼎」、「宗周鐘」目前已移置在三○一室的「漢字源流」展中,其中「毛公鼎」是西周宣王的叔父兼重臣—毛公所鑄禮器,鼎內鑄有舉世最長的彝銘五百字;「宗周鐘」是傳世西周天子—厲王胡自作器中最重要的樂器,有鐘銘一百二十三字,兩件器物合計六百二十餘字的「鐘鼎文」,可作為探討漢字源流的題材。三○二室的「玉石巧雕」,除展出「肉形石」與「翠玉白菜」,還展出原在清宮中搭配「翠玉白菜」裝置的景泰藍花盆,讓「種在花盆裡的翠玉白菜」,回溯還原清宮中的寶石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