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還在,什麼都有興趣學。」這是八十六歲的花蓮瑞穗鄉客家阿嬤陳鳳妹學做陶板畫的心聲。她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周遭事物,作品平實樸素得令人感動。
前陣子感染肺炎剛痊癒的陳鳳妹,慢慢走進瑞穗鄉富源社區活動中心,和其他一起學畫的阿嬤們會合,在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年輕學生們幫忙下,準備為已畫好圖樣的陶板上釉送窯燒。
首次創作長一百六十公分、寬九十公分陶板畫的十富源社區阿嬤們,神情相當興奮,在上釉前,每名阿嬤都相當謹慎地在紗布先畫好草圖後,才在陶板作畫上釉。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於十一年前開辦拔仔庄阿婆繪畫班,吸引六十多名社區媽媽和阿嬤學習繪畫,其中年紀較大的十名阿嬤愈學愈起勁,所創作的素描、國畫等作品,不僅數度到外地參展,還應邀在花蓮的大飯店展覽,還有民眾掏腰包搶購。
每名富源社區阿嬤畫家的創作靈感都非常樸實陳鳳妹很有自信的說,「我創作的作品已經數不清有幾百件,不過沒有一件會重覆。」
陳鳳妹的陶板畫主題是田間菜瓜生長的情形,「鄉下種菜瓜很普遍,所以我就想把菜瓜生長出來的情形畫出來。」
義務幫忙教導阿嬤在陶板上釉的東華大學學生董芯妤說,阿嬤們的陶板畫內容都非常有感情。
這批陶板畫保留富源社區早期各項文史資料,未來窯燒後的成品將掛在富源常民文化館邊的鐵路地下道讓後代子孫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