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怡今年剛從大學畢業,到學校來應徵擴大就業方案的臨時工,一個月薪水才兩萬塊,工作又很繁瑣,很難留住好人才,未料,她信守承諾留了下來。
那時剛好放暑假,學校也沒有太多事情可做,但是她上班一點都不馬虎,準時上下班,交代的事情一定如期完成,還會自動找事情做。我看她很上進,做事積極認真,心疼她只是一位臨時工,建議她有機會多念點書,好為將來打算,但她認為身在職場,上班不能混水摸魚,念書應該是工作之餘的規畫,讓我對眼前這位年輕人刮目相看。
開學不久,上級多給輔導召集學校二十堂課,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在聘用老師時,大家都願意把這個機會給她,她高興地直說,沒想到可以站在講台上講課。起初,我有點擔心她新手上路,畢竟教職是專業,就多方面授機宜,給她教材資料,感覺得出她旺盛的學習心。
此時,學校正好分配兩間E化教室,上課可以用電子白板教學,她的資訊能力還不錯,剛好派上用場,就利用課餘大膽去摸索,嘗試改變傳統粉筆黑板上課,做足課前準備,每次上課都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如今她嚴然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都很期待上她的課;反而,正式老師還停留在口述教學,使用科技能力遠遠落後於她。
社會常有一種聲音出現,那就是要給新人機會。沒錯!新人潛力雄厚,是值得投資的資產;然而卻有不少大學畢業的新鮮人,眼高手低,沒有責任感,吃不了苦,還嫌待遇差,全無敬業精神,想抬舉他(她)都手軟。
新上任的吳部長清基有鑑於此,擬在大學部廣設通識課程,積極培養人文素養,讓畢業學子未來就業機會大增,但成效如何?有待時間證明,今謹以此例期勉徬徨無助的待業年輕人,有為者亦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