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江陳會結束後的第一天,台北政壇傳出所謂的「C咖風波」,媒體報導,對於藍營大老爭相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會面餐敘,海基會內部有人譏為是「A咖會C咖」。此說不僅不智而可笑,還可能破壞兩岸關係,海基會及馬政府都不應等閒視之,應立即打住風波勿使繼續擴散。
A咖、C咖本是演藝界用以調侃大牌或小牌藝人的用詞,本就為博君一笑,無傷大雅。但用在兩岸協商場合、尤其是以「C咖」暗指陳雲林,不但令人匪夷所思,而且不識大體。因此,只見從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到總統馬英九一連串的否認、道歉,希望降低此說可能的潛在衝擊;會議地主台中市長胡志強更自嘲是「D咖」(諧音台語「豬腳」),以求化解尷尬。
持平而論,藍營大老是否有必要在四次江陳會緊湊的行程中,再度作東宴請陳雲林,的確有商榷的餘地。連戰、吳伯雄、宋楚瑜等人,早就經營大陸關係,近年多次訪陸也是公開的事實,建立的溝通管道,絕不比馬政府少,對陸關係與人脈,甚至比馬政府豐沛;在這種情形下,多一個飯局並非必要。
海基會鑑於去年江陳二會時,連戰及吳伯雄在圓山及晶華酒店宴請陳雲林而引起的警民流血衝突,記憶尤新;這次會談,反對黨又喊出「如影隨行」、「活捉陳雲林」等口號。簡言之,海基會與國安系統希望這次希望會議單純化,不要再有政黨宴飲,以謀平安順利完成會議協商及簽訂協議。這種考慮與作法,社會應該可以理解並接受。
只是有些政黨領袖拋不開舞台思維,仍要「插花」,以致引起海基會工作人員的感慨,發出「A咖對C咖」的怨言。
此種比喻反映了社會上對老派政治人物「闢室秘談」、「酒宴政治」的不滿,我們不妨想想,在兩岸關係上,誰是真正上桌的談判代表?誰只是「私人好友」身份而已 ?陳雲林掌握大陸對台事務十多年,代表大陸來台談判,背後有大陸領導胡錦濤的授權,即使要以A咖、C咖為比喻,恐怕指涉的對象也要倒過來才更接近事實吧?
藍營因此內鬨,猛批馬英九總統不知事前溝通,只會事後道歉。但會前海基會已一再表示,江陳四會只是事務協商,且是以政府身份上桌,不希望再有政黨領袖參與。「大老們」不願放棄表現權力、影響力的機會,會議行程中以干擾會談的方式介入;會後又猛批行政部門不尊重,這種心態,損人不利己,於大局有害無益。
A咖、C咖之爭,說嚴重,可以影響兩岸關係,不利未來發展;說不嚴重,就只是「大老插花」引起的黨內茶壺風暴而已。但執政黨面臨三合一選舉的挫敗,馬上又要迎戰立委補選,硬仗一場接一場,如果再不能齊心合力面對來勢洶洶的反對黨,恐怕只會讓好不容易贏回來的籌碼流失的更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