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白與黑 彷彿水世界 林懷民說故事 從恆河、淡水到88水災 你只要傾聽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二○一○年台灣國際藝術節」林懷民將推出最新創作《聽河》。林懷民說,《聽河》傾聽的是時間、生命,不同的河流、人生風景,安靜、躁動、快樂、悲傷;舞台上,一位舞者靜靜凝眸,淡看生與死、存在與虛無。
舞台是素樸的白與黑,為了在劇場營造波光粼粼的水世界,《聽河》使用大量前製及現場錄製影像,攝影鏡頭在舞台上追逐舞者。林懷民強調,這是一齣很當代的作品,沒有傳統的符號。
《聽河》由兩廳院委託製作,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贊助投影設備。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指出,每個古老的文化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河,台灣也一樣,從淡水河到濁水溪,承載了古老的歷史與故事。兩廳院藝術總監劉瓊淑也指出,八八水災之後,我們對河水有了更多感觸,開始省思大自然對人類的影響。
從《流浪者之歌》、《水月》到新作《聽河》,林懷民的作品一直脫離不了「水」的主題。他表示,到印度旅遊時,曾看見恆河上有火化卻未燒盡的屍體沿河而下,而下游的民眾卻舀起混著骨灰的河水沐浴、吞飲,讓他感受到印度人面對人生無常的自在。回到台灣後,家住淡水河畔的林懷民驚覺「河,就在我家對面,何苦去尋找。」他表示,也許河天天都在說話,只是我們無暇傾聽,等到河水暴嘯,我們才發現它的存在。
《聽河》也加入了八八水災後的泥流、瀑布或是洪水等,這些都是河的面貌、生命,不同的人生風景。今年夏天,製作群開始在台北淡水河、中部的大甲溪等河川進行拍攝。為了要捕捉水燈在河中浮沉的殘敗畫面,影像小組除了到宜蘭、鹿港拍攝中元節放水燈祭典,甚至花了一周時間買水燈放流拍攝。
雲門舞集春季公演《聽河》,明年三月十八至二十一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全球首演,四月十、十一日台南、四月十七、十八日在台中。台北場票券已全面啟售,台中、台南場明年一月四日正式啟售。洽詢電話:(○二)二七一二二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