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歷史博物館提供
「據稱知名的《華嚴經》研究學者方東美教授,八十歲時和他的夫人一齊前往拜訪廣欽老和尚,老和尚讚嘆地說:先生研究華嚴如此深入,真是了不起,但不知如此研究對自己的了生脫死有何幫助?」方先生一聽,五體投地,接受佛法,皈依在廣欽老和尚座下。
生命是苦,娑婆多苦,究竟因何而苦,哲學家試圖解析、藝術家藉著音聲、色彩、造型乃至肢體語言,試圖詮釋、轉化,藉由脫苦而出。
荷蘭的藝術大師梵谷(一八五三│一八九○),短暫的三十七年人生,繪畫創作僅約十年,留給世人超過八百幅的畫作與一千二百幅的素描,
梵谷在世時,鄰居當他瘋子、聯署驅逐他;他一生只賣出一張畫,三餐經常不繼;但他逝世一百周年時,有六百萬人每天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排長龍,等著看他的傑作。生前,他不曾因作品而富有,死後,卻因作品而豐富世人。
余光中先生翻譯的《梵谷傳》裡,作者史東寫到:梵谷在煤礦區為工人布道,在礦災慘劇之後,梵谷回到家,把自己僅有的衣物一份一份分好,全部捨給最需要的受難者。
蔣勳在〈受苦與救贖〉一文中說:那個梵谷,陪伴著我通過青澀夢想的年代,夢想一個為人類救贖的心靈,這樣燃燒著自己,走進那麼孤獨純粹的世界,走進一個世人無法理解的「瘋子」的世界,走進絕望,走進死亡。
藝術家浴火鳳凰般的焠煉著自己的生命,「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將有三個月的時間讓我們細細端詳梵谷的作品,在參觀之前,必定得先了解梵谷短短三十七年,卻燦爛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