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第二春 變身環保綠燃料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09.12.13
575觀看次
字級

每年英國都有上百萬噸的樹葉掉落,成了破壞環境美觀的廢物。不過,在一位科學家的巧思研究後,這些樹葉又有了第二春,搖身一變成為綠色燃料的來源,還可達到百分之七十的「碳平衡」。

《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科學家彼得‧莫里森(Peter Morrison)開了生物燃料公司(BioFuels),專門生產「樹葉圓筒」(leaf logs)。這是一種綠色燃料,完全以落葉為原料經技術加工製成,適合在篝火爐子和使用木質燃料的爐灶上燃燒。

莫里森某天在家中掃落葉時,心生一念:「這麼多樹葉被扔掉太可惜了。」一個月後,他便想出了一個主意,將樹葉變成燃料使用。

一開始,莫里森作了一個比台幣十元硬幣大一點的燃燒物,並混合一種添加劑,接著點燃,產生的熱量足以燒開一升水。現在他公司生產的樹葉圓筒為一公斤左右,每個可以燃燒三小時,產生兩萬八千千焦耳(KJ)的熱量,比木柴產生的熱量更多、燃燒更久。更環保的是,可達到百分之七十的「碳平衡」。

莫里森表示,樹葉圓筒將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釋放到大氣中。

通常,英國每年秋天有大量落葉倒在掩埋場,只有少部分成為堆肥。樹葉在分解過程中,會釋放甲烷到大氣中,但在燃燒時「只會」釋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夠被樹木吸收,不會給環境增添任何額外負擔,所以說可達到「碳平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