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家公關」計畫,又向外邁開一步。中國商務部會與四家中國行業協會共同委託製作的一系列全球廣告,開始在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等國際媒體大舉播放,試圖提升「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
自去年中國遭遇「三一四西藏事件」、奧運火炬傳遞被干擾、毒奶粉等一系列國際性危機事件後,中國有關部門將耗資四百五十億人民幣(近台幣兩千一百一十八億元),全面啟動國家公關戰略,以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
中國商務部目前已購買六周的廣告時段,CNN即日起在亞洲市場播出一則三十秒的商業廣告,其內容訴求在全球化大背景下,「MADE IN CHINA」的產品是世界各國共同分工合作的結果。
廣告中,全都圍繞「中國製造,世界合作」的主軸,一幅幅的畫面不斷呈現「中國製造無處不在」的理念。一位清晨跑步的運動員,腳上穿的運動鞋就是「MADE IN CHINA」,但又「融合了美國的運動科技」;外國家庭日常用的冰箱,也印著「MADE IN CHINA」的標籤,但卻添加歐洲風尚、儲存著美味的食品。
就連法國頂級模特兒穿的知名品牌服飾,也是「MADE IN CHINA」。又如一個類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標記「在中國製造,但我們使用來自矽谷的軟體」,展示著愛音樂、也愛中國製造的理念。
廣告最後出現的飛機畫面,則融合全球各地工程師的結晶,以突出「世界合作」的訴求,並提升西方世界對中國製造產品的認知度,讓外國不再把中國視為一個成本低廉、品質低劣的製造國。
不過,英國《電訊報》記者摩爾(Malcolm Moore)指出,這則廣告的主旨非常奇怪,寧願強調中國是世界製造中心,而非崛起中的創意和創新中心,其實很難讓各國消費者覺得中國產品品質變好,隱藏在廣告背後的意涵是—東西在中國製造,卻是在其他國家設計,因此所謂的中國產品,創意其實來自外國。
政府出於國家利益考慮,在國際大型媒體上買廣告的事例並不少見。幾年前,紐西蘭政府也曾買外國廣告,藉以吸引海外遊子回流,補充本地就業市場空缺。
吳佳珍/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