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經典名句】君子以類族辨物

文心工作室 |2009.11.27
6700觀看次
字級

名句的誕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同人卦‧象〉

完全讀懂名句

〈象傳〉說:天與火同時存在,這就是合同於人的象徵;君子應當聚集和自己理念一樣的人,辨別事物,以求其可志向合同者。

名句的故事

孔子對於如何「類族辨物」,找出自己的同伴,是有一套邏輯的。

子貢有一次向孔子請教:「怎麼樣才可以被稱作士人呢?」孔子回答說:「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自身在處事行為時能有知恥之心,奉命出使到外國時,能夠完成國君交付的任務,這樣便可稱為士人。子貢又問:「那麼比士人再下一等級的作為是什麼呢?」孔子說:「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宗族裡的人誇獎他孝順父母,鄉黨鄰里之間尊敬他為兄長。

子貢又繼續追問再下一階呢?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說話講信用,做事也一定堅持到底,而那種見識淺薄、固執己見者,就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說是更次一等的士人吧。(《論語‧子路》)

孔子的回答展現了不同等級的士人,各有不同的處事方式,這樣的區分除了讓人有一個可以追求晉級的標準之外,還提供了一個思考點,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志趣、理想不同的人,是無法在一起做事情的。

同人卦中的君子負有治理天下的使命,因此更需要找出與自己同類者,方能凝聚力量、影響輿論、改變社會。

歷久彌新說名句

《世說新語‧德行》有一則故事,發生在三國時代的魏國。管寧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年輕時曾和華歆一起在菜園裡種菜,沒想到在翻土的時候,居然發現地上有片金子,管寧看到之後只是繼續翻土,就跟看見瓦石沒兩樣,而華歆卻是將金子撿起來之後,扔了出去。後來,他們兩人有一次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位達官貴人的座車從門前經過,管寧不為所動,繼續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書,管寧就把坐席用刀子割開,不願意與華歆坐在一起,還說:「你不是我的朋友!」這是成語「割席分坐」的典故,比喻與朋友絕交,也是管寧的「類族辨物」。

《舊唐書‧房玄齡傳》記載,唐太宗與房玄齡討論國家大事時,房玄齡總是能夠瞻前顧後、提出具體的執行方法,但常會無法做出決斷,此時唐太宗就會找杜如晦一起商議。只要杜如晦一出現,將遇到的狀況做出分析,就能與房玄齡的意見相互吻合。後人便用「房謀杜斷」,形容這兩位各具專長的政治家,房玄齡善於謀畫、杜如晦長於決斷。唐太宗的身邊因為有這兩人的同心輔政,而出現大唐盛世「貞觀之治」,這也是「君子以類族辨物」的結果呀!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