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論歷史】清議的流弊

柏楊 |2009.11.27
565觀看次
字級

四二○年,劉裕纂奪晉帝國皇帝寶座,建立南宋帝國,第一個動作就是下詔:凡是受鄉里輿論抨擊的人,一律恢復名譽,使他們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裴子野曰:「從前,姚重華(舜)接受國家大任,首先流放『四凶』(共工、驩兜、三苗、姒鯀)。周武王克服商王朝,把頑劣的遺民,遷到洛陽。只要是罪惡,到什麼地方都是罪惡,冒犯鄉里清議的人,竟然赦免,是一項過錯。」

裴子野的議論,暴露出他對孤寒骨骾人士有一種迫害狂。「只要是罪惡,到什麼地方都是罪惡。」話說得真漂亮,擲地有金石聲。然而,桓玄纂奪是罪惡,劉裕纂奪為什麼忽然不是罪惡,反而成了高祖武帝?姚重華之放逐「四凶」,是在一場激烈內鬥中取得勝利後懲罰失敗者的行為,只不過為掃除將來纂奪政權時可能出現的絆腳石。

周武王眼中的「頑民」,正是商王朝的孤臣烈士。所謂鄉里清議,應是民間的公論,可是大分裂時代的清議,握在有權有錢的地主和知識分子之手。

劉裕對「清議」的流弊,感覺深刻,所以一旦有權,立即廢除。劉裕一生中很少有可敬的行為,洗刷鄉里清議對孤寒骨骾之士造成的傷害,應受讚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