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揚起一陣兩岸熱,先是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會,連戰與胡錦濤會面交換意見;接著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率領採購團,帶著超過一千億台幣的採購成果而去;這兩天「兩岸一甲子」研討會也首度在台舉行,一股「試水溫」的情勢正在醞釀。
很明顯的因為這一年半以來,一種新的兩岸關係正在加速形成,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去年底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的六點意見,即表明中共領導集體的「眼界決定境界」。
七月二十七日,馬英九再度擔任國民黨主席,胡錦濤總書記特別電賀,馬英九也在覆電中提出新十六字箴言:「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也預示兩岸關係的「思路決定出路」,顯示開展兩岸關係新格局的時刻即將到來。
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來台受到極大的歡迎,因為不僅帶來了千億的商機,且對台商在江蘇招商、及陸商來台投資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再加上允諾明年至少十萬名江蘇民眾來台旅遊,都受到重視。一個省委書記受到如此高規格的對待,證明兩岸在經貿上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上,兩岸智囊彼此坦白從寬,相互唇槍舌劍,卻都同意唯有落實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才能建立互信與追求雙贏。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進行總結報告時指出和平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正取代衝突、和解正取代對抗,兩岸要緊抓及善用以有利於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受邀以《堅定合作信心,振興世界經濟》為題發表演說,他特別強調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推動地區和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途徑,應該不斷改善亞太地區貿易、通信、運輸網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和機制保障。所以要採取「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努力穩定出口的同時也擴大進口,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其他經濟體共享擴大市場、深化分工帶來的利益。
從這幾天的活動中可以發覺,兩岸的交流已是不可擋的趨勢,兩岸必須發展出一種穩定的相處模式,不僅在爭議的名稱問題上找到一個共同可以接受的方式,而且要正視當前的現實;在建立軍事互信上也必須找到出路。簡單的說,現在的交流還在試水溫,如何找到一個不慍不火的溫度,即不會燙手、也不至於冰冷,讓兩岸都能感到溫和的暖意,就能建立互信、共創雙贏。
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晚上抵達上海,進行上任後首次中國之旅,對岸已經大到無法忽視,台灣當務之急是不能再陷於意識形態的泥淖中,自我內耗;更不能再以敵意來面對兩岸事務。應該朝野形成共識,如何建立一個可行的模式,讓兩岸交往有所依循,而不是每次都要為了不必要的爭議,阻礙了正事的討論。
第四次江陳會將於十二月在台中舉行,讓我們將此次能否和平舉行,也做為一次試水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