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外配洗刷汙名 讓外界聽見聲音

李祖翔 |2009.11.07
1537觀看次
字級

阮文雄、夏曉鵑關懷獲獎 籲政府強化教育 民團也提供法律諮詢 還舉辦畫展

早年台灣外籍配偶議題,被認為是「無需理會」的冷僻議題;後來雖有官員關注,卻一度粗暴地以處理「外國人問題」的角度,汙名化外配為「麻煩問題製造者」;直到近幾年,官員及媒體才以「國內問題」正視外籍配偶,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今年第十六屆「東元人文獎」也將性質放在新移民上,藉由得獎的阮文雄與夏曉鵑經歷的故事,讓新移民話題變得炙手可熱。

北縣新輔科/

多國住民 尊重理解

根據統計,全台新住民達四十二萬人,單單台北縣就有八萬,北縣在去年八月,在教育局下首創「新住民文教輔導科」。新輔科表示,北縣八萬新住民中,五萬六千人來自陸、港、澳,二萬四千人來自七十六國不等,令當局頭痛的是,三萬二千名新住民子女,非主流語言者就占二萬三千位,新住民重點學校占總數約五成七,所以在教育觀念上,須考量八種語言,明年也預計增加韓文。

新輔科指出,讓社會接納新住民,須從教育、教師宣導,政府也聲明不要讓新住民適應台灣的「認同」,而要台灣「尊重」和嘗試「理解」他們的文化;然而在提供服務時,面臨許多障礙,因「制度的基礎尚在建立,無法面面俱到。」例如法律服務電話仍須民眾付費,且非二十四小時制,為此新輔科組織了「跨局式工作小組」,多元服務櫃檯也雇用五國國籍外配,提供外配家庭諮詢和教材翻譯。

善牧基金會/

發聲舞台 一切基石

善牧基金會附設台北縣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員陳千加說,中心服務至今六年,去年北縣教育局成立的新輔科,辦理新住民生活、教育、休閒與衛生活動,但對新住民來說,「展演舞台」、「社會觀感」和「文化交流」範疇卻一直未能建立,其中,能發聲的舞台是一切的基石。

陳千加對北縣府針對新住民發起的「幸福家庭」和「親善大使」兩類活動指出,立意雖良善,外配卻向社福團體反映,須由所屬學校推薦,否則沒有資格參加,對無力就學或不知道參與管道的新住民來說很不公平;而且活動傾向「娛樂」,勝過應強調的「文化交流」,建議重視舞台培養。

周大觀基金會/

簡化程序 直接幫助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說,基金會成立的「大觀免費法律服務中心」,就提供病童與外配法律諮詢與家暴協助,他說:「外配看不懂中文,就算懂,對法律知識和權益了解也很薄弱,儘管很多法律團體提供諮詢,但需要幫助的外配往往具有低收入戶身分,手續申請繁複,造成不便。」

「直接幫助是最能解決問題的方式。」周進華說,法律服務中心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只要外配尋求協助,基金會就立即指派義工與律師前往了解,「這就是基金會堅持的『法律正義』。」談到外配在台灣的生活,接觸很多個案的周進華強調:「只要嫁來台灣,就是台灣媳婦,怎能不疼惜?」

陸配義賣聯展

提升正面觀感

最近在中正紀念堂第二展廳展出的大陸新娘朱小慧和獨臂舞手王蜀蕎作品義賣聯展,就是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一手策劃的,在眾人聚焦於她倆才藝時,卻很少人知道基金會為了呈現外配正面觀感,改變整體社會印象,籌畫歷時一年半,花費四十萬元才成功。

畫展開展當天,在周進華遊說下,大陸駐台媒體破例不追逐政治話題,而以公益為主,他說:「愈重視外配,讓她們實現夢想,對社會未來發展愈有助益;在雙方合作義賣,關懷弱勢的舉動下,相信兩岸在公益慈善上能凝聚共識,運用資源提升生活環境。只要彼此熱愛生命,世界將更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