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台灣大學生上課都不用搶位置,讓我一開始還真的挺不習慣的。」談起剛來台灣時的不適應,最讓胡宇陽印象深刻的,是台灣學生上課都不用提早到教室占位置,不像大陸學校上課,每次都得比上課時間提前二十分鐘、甚至半小時才能坐到前排位置,讓初來乍到的他感到有些「水土不服」。
胡宇陽笑著說,在大陸,為了聽清楚老師課堂上講的話、把上課筆記做得清楚仔細,每個大學生都是拚了命地要往前面位子擠,總希望能盡量坐在前排,在「僧多粥少」情況下,也衍生出大學特有的「搶位文化」,每次上課,他們都習慣提前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到教室,就是為了能在前排座位搶得「一席之地」。而來到台灣後的新學期第一堂課,他也「依照慣例」提前二十分鐘到教室,卻發現空蕩蕩的,根本不需要搶位置。
對此,在元智大學研習的重慶大學博士生徐信貴也有同樣的經驗。他說,自己剛來台灣上課時,也是習慣坐在最前面的位置,但後來他發現台灣同學都是挑後面的位置坐,讓坐在前排的他感到「有些孤單」,之後他就決定「入境隨俗」,跟著台灣學生一起往後坐。
類似情況也在圖書館裡上演!胡宇陽表示,大陸學校的圖書館平日就一位難求,尤其是遇到考試季節,更得提早一、兩個小時到圖書館外排隊才能有位置。為此,大陸學生常會三五好友相約輪流提早來圖書館排隊,讓大家都能有位置讀書。不過,這樣的場景在台灣同樣乎不多見,好幾次他到圖書館都覺得「空間非常舒服、視野相當遼闊」,想坐那個位置就坐那個位置,讓正在準備GRE測驗的他,最喜歡課餘時在圖書館「泡」一整天。
「大陸學生喜歡往前擠,但台灣學生則喜歡往後坐。」徐信貴觀察到兩岸大學生不同的學習文化。不過,在他看來,這並沒有影響台灣學生上課的認真程度,他發現儘管不是坐在前排,但後排同學的筆記一樣寫得既完整又詳細,認真程度並不亞於大陸學生,且自從改坐後面和同學一起之後,彼此的感情交流似乎也比以前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