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與備忘】一九八六年

隱地 |2009.09.28
1749觀看次
字級

一九八六年,是「五小」最親密的年代,這一年「五小」合辦《五家書目》,分送五家出版社的廣大讀友。在七○年代,流傳於作家間一句話:「文章發表要上兩大(報),出書則找五小。」

五家出版社的主持人,分別為林海音(純文學);姚宜瑛(大地);隱地(爾雅);楊牧、←弦、葉步榮、沈燕士(洪範);蔡文甫(九歌),由於都寫作,早在認識之前就是文友,說來都有淵源,成為同業之後,就經常聚會,從一九八四年起,「五小」每月固定聚會一次。地點在福華飯店的中庭,是謂「早餐會時期」,因為最初都約在早晨碰面,洪範的代表出席人為葉步榮。

林先生是我們最高領袖,一個團體只要有了她,就不容易散,果然她一走,剩下的「四小」就不再聚會了。

一九八六年六月一日,爾雅出版了一本由八位寫作朋友共同署名的書,書名《希望我能有條船》,由馬森、席慕蓉、楚戈、愛亞、蔣勳、曉風、隱地、龍應台合著。

將近有十年時間,這八位文友經常輪流出版新書,於是「有好朋友、有好食物、有好心情,剛好又有人出版了新書,就可以慶祝了。」那也是文學書最興旺的十年,八個朋友每人都有自己的暢銷書,喜悅的笑聲不斷,隔了快三十年,偶爾記憶裡還會跑出朋友笑的音容。

一九八六年九月,停刊達二十年之久的《文星雜誌》復刊,出版第九十九期,蕭孟能先生想東山再起,在敦化南路信義路口重新租了辦公室,但時代不一樣了,續辦不到兩年,一九八八年六月只得再度宣布停刊。

一九八六年八月,出版喻麗清的散文集《蝴蝶樹》,這是爾雅出版社為她出版的第五本書,從《春天的意思》到《闌干拍遍》,從《流浪的歲月》到《無情不似多情苦》,喻麗清用筆書寫她的心事「我心中的愛/多到無處可放的時候/我寫/我無端起伏的心情/激得水花四濺的時候/

我寫/我活得好累好辛苦的時候

/我便垂著眼淚/說/我感謝我能寫。」

住在舊金山的喻麗清,形容舊金山「房子積木似的搭在一起一伏的山丘上」,齊邦媛老師因此說「喻麗清的文筆中充滿了歡暢愉悅之情」。

這幾年喻麗清又在「爾雅」出版了短篇小說集《愛情的花樣》和詩集《未來的花園》,她也在「麥田」和「大塊」出版了新的散文集《帶隻杯子出門》和《親愛的魔毯》。

「生長需要時間,成熟需要等待。」這是荊棘的名言。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爾雅」繼《荊棘裏的南瓜》之後,出版荊棘的《異鄉的微笑》,荊棘再往前一步,交出新的成績單。荊棘少女時代,就住在白先勇松江路家的隔壁(就是現在的「六福客棧」四周)也因而偷偷將少作〈等之圓舞曲〉寄給鄰家台大學長主編的《現代文學》,想不到稿子真的刊出了,這段五十年前的往事,白先勇和荊棘相互寫在二○○八年出版的《白先勇書話》一書中。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