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朋友快樂,要先照顧媽媽的感受,解除了媽媽的掛心,小朋友就有了「分離的安全感」。
記得皮弟從出生後,一直很黏媽媽,那種「分離的焦慮」曾經變成全家的困擾,譬如,當皮弟一轉身看不到皮媽時,立刻號啕大哭;有時皮媽公差外宿,皮弟夜半醒來,也常是一陣哭鬧。
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我從旁觀察皮弟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我也回想皮媽和皮弟,母子黏結的起源。
我問自己:「小朋友如此的黏媽媽,對他的成長好嗎?如果皮弟只願意找媽媽,其他的大人難道就束手無策了嗎?還有,該如何協助皮媽逐步放手,讓她相信,皮弟可以得到其他大人對待皮皮哥哥一樣的關愛?」
當我抽絲剝繭,找到核心問題時,總算可以比較了解媳婦的感受了。
家中成員中的四個大人(皮爸、皮媽、皮爺、皮嬤),是圍繞在兩個小朋友身邊,朝夕相處的重要人物,其中,讓我看出家中人際關係不太平衡的人物是││皮爺。
其實,這原也是無可厚非的,哪個爺爺不疼長孫呢?自從皮皮滿月開始,皮爺就常把他背在胸前的背袋,到公園玩、到超市、到菜市場逛……然而,這種疼愛的關係,可能「占據」的時間太長,「互動」的感覺太緊密,甚至是「管教」的尺度太鬆了,其他的大人看了,怎麼可能不吃味呢?
等到皮弟出生後,皮皮「三千寵愛集一身」的情勢,逐漸面臨考驗了。因為,看在皮媽眼裡,她多少會擔心皮弟得不到公平的、滿足的愛。
關鍵的轉折點,就在皮弟常在找不到媽媽時,號啕大哭。這個哭聲,震驚了我這個「專家」的信念,也震醒了皮爺的決心。
「要幫助皮弟,要先幫助皮媽,讓她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常常在皮爺耳根邊如此說。果然說著、說著,皮爺聽懂了。他努力把愛,公平無私的給兩個小朋友;他教皮皮如何照顧皮弟的感受和需要,他也常帶兩個小朋友一起游泳、旅行、到運動場…
…,他更常摟著皮弟說:「阿公好愛你!」
很奇妙地,皮爺一轉變,皮弟不再大哭大鬧,皮媽也終於可以放心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