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PTSD),一直是每逢重大天災人禍發生後就會出現的醫學名詞。事實上,輔導九二一大地震後孩童心理的公益團體,的確很重視這種後遺症,根據他們的說法,PTSD影響最嚴重的時期就是幼兒,而輔導的對象輕則一年、重則可能一輩子都活在地震的恐懼陰影中。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兒盟特別關注失去父母的孤兒,因為他們的孤獨和恐懼感最嚴重;兒盟從「社工訪視」、「團體治療」和「休閒參訪」三方面著手,個案的部分是讓社工深入家庭,觀察孩子在生活或經濟上面臨的困難,例如人際溝通、升學就業和工作技能等,幫助他們生活重建。
尤其是到了夜晚,孩子情緒起伏較大,常陷入極端悲傷中,社工會陪伴他們談心事;而團體治療則是讓具有相同背景的人,透過失親議題來面對傷痛、凝聚力量;但王育敏也說:「長期悲傷並不妥當,放鬆是另一課題。」
兒盟最初輔導的失親兒,已有九十九人脫離輔導,成家立業,甚至有了第二代,但尚有三十五人持續接受輔導,即使過了十年,他們仍無法自立,所以王育敏說,輔導是長期的,會陪伴他們直到走出陰霾為止。
台灣世界展望會中區主任嚴淑貞則表示,展望會協助的孩子以原住民為主,主要是透過社工帶領互動遊戲來撫平悲傷。參與展望會協助九二一心靈重建的社工廖姿芊說,展望會規畫的原鄉生活重建計畫,期限是五年,至民國九十四年止,重建已告一段落,展望會希望所有工作和輔導都能回歸到災民身上,因為只有他們能自立,才算是真正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