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業週刊》的「極致力與整合力」標題吸引了我。皮克斯的電影工業與李安的導戲,都展現了極致力與整合力,才能塑造高價值的戲劇品質與收益;前陣子有篇報導提及,台灣偶像劇在日本的評價愈來愈低,與其說是成本考量,毋寧說是拍戲的主導者缺乏極致力與整合力。
觀察台灣很多戲劇,起初無論體材、風格都相當吸引人,顯示台灣並不乏創意與戲劇人才,但總無法延續到最後,這雖然有經費不足的回題,但主要還是主事者能否有極致力與整合力的堅持。前陣子由蔡岳勳所導的「戰神」,我相當欣賞,這齣戲在台灣收視率並不好,可是在日本評價卻很高,這是因蔡岳勳對品質的堅持,在有限經費下能拍出這樣的質感,算是極致力與整合力的展現,所以,台灣並不是做不到,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那政府的角色呢?戲劇所呈現的不只是劇情,且包含一個國家的軟、硬體建設,從戲劇裡可看見文化、科技及國力,因此政府應要營造能讓戲劇人才可發揮極致力、整合力的環境。大陸的歷史劇、古裝劇細節都相當考究,演員的功力更是紮實,香港的武俠劇與偵探、時裝戲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台灣呢?在外來戲劇夾殺下,「本土路線」雖竄出高收視率,卻也惹來粗糙、低俗的批評。
裴勇俊能為南韓帶來幾十億美元的收益,以台灣的人才與創意,想要創造「台灣裴勇俊」,並非不可能的事,但需要政府扮演火車頭,思考如何行銷、吸引企業挹注資金,如由企業來培養、認養優秀戲劇創作人才,讓優秀導演結合編劇等人才,及積極打擊盜版等,使台灣的戲劇產業能放眼全球、建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