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畢貴版昨天「GNP落後南韓,政府還當駝鳥」一文,筆者感慨萬千。
自從南韓3C產品、娛樂事業在國際嶄露頭角,台灣主政者以「阿Q精神」屢屢在枝微末節上追求「精神勝利」,卻不思提升競爭力,令人徒呼負負。
前陣子,台、韓間誰的GDP高,我主計處改採聯合國新版會計帳計算,得出領先「三十七美元」的結果,避免在亞洲四小龍中成為「老四」。曾是「經濟奇蹟」的台灣,如今竟卻在「千餘元新台幣」差距上錙銖必較,令人唏噓。
南韓競爭力近年來既強勢且全面,一股集飲食、娛樂、電子、科技等強烈「韓流」,正以破竹之勢影響世人的生活,即便是傳統經濟強權亦難攖其鋒。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競爭力道,歸功於南韓人強悍的民族性、齊一向前的願景,更是敢於投資研發的冒險精神。此刻象徵南韓精神的LG、SAMSUNG等企業,挾「價廉物美」的優勢,獲利已超越日本知名品牌SONY,競爭對手「層級」早已拉抬至美、日、歐盟等先進國家,怎還會是「亞洲小龍」?又怎會滿足於亞洲龍頭的角色?
反觀台灣,雖曾位居亞洲龍頭,更曾被譽為「開發中國家」典範,但如今竟為避當「老四」而尋求「巧門」,予人「是何昔日之皓皓也,而今日之涼涼焉」的悽涼感。就算我們發揮「巧思」,證明還贏人家「三十七美元」,抑或「新台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遠低於韓圜,導致GNP落後南韓」又如何?
面對南韓連強權都望之卻步的「挺勢」,對照我們疲軟的頹勢,只會在政治死胡同中,說些連自己聽了都會心虛的話,甚至還在拿「基本面良好」自我麻醉,老實說,這只是滿足虛榮心,甚且只是一齣將被「KO」的預告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