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假旅遊旺季,業者搶攻商機,主題樂園降價聚客,大霸尖山、奧萬大重新開放,吸引尋幽訪勝人潮。台鐵、長途客運促銷不手軟,高鐵「四人同行、一人免費」最搶眼。百業蕭條,國民旅遊欣欣向榮,成為中流砥柱。
而在全球旅遊業不景氣中,來台觀光客人數卻逆勢成長,令人振奮。今年一至五月的觀光客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三點九,累計一百七十九萬人次。觀光局推動的「旅行台灣年」四百萬觀光客目標可望順利達成,促進內需市場。
由於金融海嘯衝擊,多數國家今年的經濟預測都呈現負成長。景氣差,民眾荷包縮水,加上新流感疫情陰影籠罩,影響民眾出國旅遊興致,造成全球觀光市場萎縮。
以台灣為例,上半年出國人數就比去年同期萎縮一成左右。觀光客來源最多的日本,上半年來台人數也明顯減少。
台灣觀光市場所以能夠大放異彩,表現亮麗,是因為中國大陸、港澳地區來客大幅成長。尤其大陸觀光客前五個月比去年同期激增二點八倍,達到四十一萬五千人次;港澳地區也成長了二成六,有二十九萬七千人次光臨。
雖然新流感疫情和考季來臨影響,讓大陸五、六月間的來客成長減緩,但大陸民眾遊寶島的熱潮方興未艾,業界仍然相當看好陸客後市成長潛力,預估今年可望突破六十萬人次,並朝向百萬大關的新里程邁進。
中國尼爾森公司最近發表調查報告,指全球經濟衰退並未衝擊大陸民眾出遊市場,將近八成受訪民眾表達在未來一年有出國意願,最想旅遊地點依次是香港、澳門和台灣。以大陸的人口和經濟力,台灣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去年七月開放大陸民眾來台觀光。經過一年的磨合,以及周末包機、平日包機、小三通的營運,陸客飛躍成長。如今將進入定期航班新時代,班次更密、航點更多,往來更便捷,可預卜旅客將續創高峰。
依照大陸經濟發展情況和來台觀光的成長趨勢,可能不久之後就會追上日本,成為台灣最大的客源。面對市場重新洗牌,政府必須未雨綢繆,業者則應積極精進服務品質,滿足舊雨新知的需求,迎向觀光大國。
回顧開放大陸民眾來台觀光一年來的歷程,可以發現兩岸人民透過更密切的交流,已經由隔閡而了解、由陌生而情誼,並在普世價值的基礎上擴大共識、建立認同,這種演進對於促進兩岸和平與共榮有正面的貢獻。
一年來,數十萬名大陸民眾到台灣旅遊。他們在遊覽同時,也親身體驗台灣的社會萬象,對多元的言論自由、眾多的公益組織,以及排隊和讓座的美德,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台灣經驗」是給來客最美好的禮物。
商旅往來過程必然會產生文化交流,這種潛在影響力不僅是觀光業的附加價值,更是核心價值,其意義和貢獻不下於經濟利益。我們以客為尊,時時檢討提升服務品質,務期賓至如歸,讓台灣成為友善的寶島,自然近悅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