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鷹派總理納坦雅胡首度觸及以巴和平方案,表面上似乎是以色列讓步、巴勒斯坦獲得某種程度的勝利,但基本上仍不脫奧斯陸協議的範疇。分析認為,納坦雅胡此舉乃做球給美國總統歐巴馬追求中東和平。
納坦雅胡大致上是重申以色列過去的立場,但是他提出去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對歐巴馬的「以巴兩國並存」解決方案做出某種程度的讓步,給了歐巴馬剛好足夠的空間能繼續推動中東和平。
曾任美國前駐以色列大使的英迪克說,主權上設限的條約過去已有前例,如以色列與埃及簽訂的和約,因此他認為,去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是美國能夠努力的地方」。
華府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公共政策專家米勒指出,納坦雅胡試圖在回應以色列和華府兩邊的政治壓力「取得平衡」,藉由提出一個非軍事化巴勒斯坦國,同時要求巴勒斯坦建立法制、承認以色列是猶太國家、解決自己的難民問題。
某方面來說,他成功了,但是納坦雅胡提出的巴勒斯坦國,卻可能削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對抗哈瑪斯激進分子的能力。拒絕巴勒斯坦難民回鄉,雖然是大家都承認的現狀,但是明文訂出就讓巴勒斯坦陷入難堪處境,「對於幫助阿巴斯對抗哈瑪斯沒什麼貢獻」。
至於納坦雅胡拒絕停止所有猶太屯墾區活動,歐巴馬政府會如何回應還不清楚,美以對屯墾區問題的歧異,或許才是中東和平與以巴和解的關鍵。
米勒表示,雙方領導人有可能以私下訂密約解決屯墾區問題,因為如果歐巴馬政府最後堅持屯墾區問題的立場,就可能冒著與以色列正面衝突、卻因復談無望而難有太大收穫的風險。納坦雅胡「做球演說」之後,留給歐巴馬的是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艱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