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半個多世紀前,英國將印度殖民地畫分為印度及巴基斯坦以來,兩國關係即時緊時緩,因為當時喀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獲解決,造成雙方武裝衝突幾乎從未中斷。日前,巴國政府又指責印度「偷水」,並要求國際機構予以仲裁。
巴國:印度攔截水源
從去年夏天開始,巴國農業大省旁遮普省農民發現,地表和地下水位都明顯下沉。由於流經擁有一億人口的三條河流,皆從喜馬拉雅山脈冰川地帶、途徑印屬喀什米爾地區流入,巴國因此指責印度有意截留數千萬立方公尺的上游水源,並將其蓄入巴格里哈大壩,用於喀什米爾的水利發電。
一九九九年,印度投資十億美元在印巴共享的印度河五大支流之一傑納布河上,修建用於水力發電的巴格里哈大壩,二○○五年四月完工。當時巴國認為,該水電廠建成後,會對位在下游的農田灌溉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堅決反對修建大壩和水電廠。
兩國就水壩問題舉行過多次會談,但仍未取得任何進展。為此,巴國請求世界銀行協助解決,世界銀行遂於一九六○年直接促成了印巴簽署《印度河用水條約》。
印度:建壩未取河水
根據該條約,傑納布河水使用權完全歸巴基斯坦所有,巴國因此認為,印度在傑納布河上修建大壩違反了條約。更重要的是,巴國認為,印度對傑納布河的控制威脅了國內安全,因為印度可以截住河水,不讓它流往巴國。
總統札達里說,巴國的水源危機直接與印度有關,如果解決了水源之爭,將避免南亞情勢惡化;反之,將引發爭端,導致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蔓延。但印度表示,修建大壩並未汲取河水,不會導致流入巴國的河水減少,故並未違反條約,兩端各說各話。
印巴爭端主要集中在喀什米爾領土問題上,「水資源爭奪」則是兩國衝突的潛在催化劑。本來雙方就喀什米爾河水爭執一直在進行談判,但去年的孟買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導致兩國緊張關係加劇,解決水資源爭執的談判也因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