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過:「只有在退潮的時候,才能看清楚誰在裸泳。」以此來形容目前金融海嘯中的歐盟現狀,可說是十分貼切,沒有這場危機,就看不到歐盟團結性有多脆弱。
東、中歐在冷戰後,本想在經濟上翻身,所以拚命向西靠攏;而西歐發達國家逐漸將歐盟擴大,一半出於政治考慮、一半則出於市場考慮,吸收了包括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
外資抽逃 本幣貶值
商品、勞力、服務、資本四大流通自由,使這些國家有了新希望,但過分依賴便種下禍根。這些國家都沒錢,金融體系完全依賴外部,泰半國家的銀行都逐漸私有化。譬如,匈牙利商業銀行八成的資本都掌握在西歐大型信貸機構手中,有些商銀等於是西歐銀行的子銀行,當母銀行發生問題時,子銀行破產的命運自是躲不了。
形容中東歐經濟目前是哀鴻遍野也不為過,由於外資抽逃和歐盟市場萎縮,中東歐直接失去了經濟增長所需的資本動力和市場需求。尤其關鍵的是,外資抽逃引發的本幣貶值,更將部分國家推上了破產的邊緣。
東歐求救 西歐堅拒
匈牙利日前向歐盟提出設立一千九百億歐元(兩千四百億美元)的救命基金之議,結果被自顧不暇的西歐國家悍然拒絕。
德國總理梅克爾說,專項基金無法包治各病—事實上,德國面臨今秋議會選舉,梅克爾若慷慨解囊,勢必引發選民不滿,終致失去選票。至於法國,沙科吉總統敦促國內汽車公司把資金投在國內,他建議撤出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汽車工業投資。
面對西歐寧可犧牲東歐,以支撐其產業與就業市場的局面,無怪乎匈牙利總理吉爾斯桑尼警告說,歐洲可能出現「新鐵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