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所教授「古代出版文化研究」的老師是從故宮退休下來轉任教職的,他對於古代的文物、文獻如數家珍,信手拈來的例子都是學問。教到出版圖書材料的單元時,老師說到過去安徽省的宣城因為水和林木資源上的優勢,所製作出來的紙張,聞名全國,宣城出產的「宣紙」品質非常好,所以大都送上京裡,供皇宮裡使用。
老師話頭一岔說,因為當皇帝實在太好了,可以享盡天下極品,所以大家都想當,「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幾歲!」一句結語有如醍醐灌頂。照理說,過著富貴的生活應該較能長壽,但正因這「九五之尊」只有一名,可以納天下為己有,為一般人所人豔羨,所以兒子想取代皇帝老子、皇弟想取代皇兄,旁人更是對皇位虎視眈眈,根據統計,中國歷代六百多位皇帝當中,有約百分之四十四左右死於非命,這個比例可夠嚇人的,而其中的一位--光緒皇帝在三十八歲時突然早慈禧太后一天遽逝,究竟是自然還是意外死亡,直至今日還備受爭論。
提到光緒的死亡,不免會聯想起他的大婚。那是我第一次踏入紫禁城,帶隊的解說員擔心大家在有八千多個房間的故宮中迷路,所以一開始便說明參觀的路線以太和殿當起點,拉開中軸線。由於要參觀的地方很多,再加上紫禁城的遊客每天非常多,她叮嚀若是大家不小心脫隊了,只要記得一直沿著中軸線走到午門,她會在那裡等著。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氣勢之大自不在話下,我第一次來到「天子腳下」,已被北京城之大給弄得迷糊,現在進入了天子的宮裡,不論是大殿或殿外,到處都是珍奇寶貝,也只能像個觀光客一樣,走馬看花一下,然後便跟隨著人潮往後參觀。我們看了幾座宮殿,各座宮的名稱一下子也記不住,到了後進的某座宮,只見某個房間的窗口前擠滿了黑壓壓的人頭,解說員說「這是光緒的新房」。
光緒的新房有兩個單位,一邊是起居室,一邊是臥房,起居室中有成組的木製中式桌椅,柱子旁有西洋的落地古董鐘,窗台旁擺放著西洋的音樂鐘和鏡子,臥床是中式精雕細琢的「紅眠床」。整體看來,新房是以中式的家具為主、西式的珍寶裝飾,但最讓大家讚嘆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不管絲質的床單、椅套、桌巾、臥椅上全都繡滿了紅色的「囍」字,數以千計的「囍」字就像一雙雙的蝴蝶在光緒的新房中舞動翅膀,讓了看了目不暇給。
在光緒新房中陪伴他的新娘,正是慈禧太后特地挑選,也就是她親弟弟的女兒,她是慈禧太后安排來監視皇帝的眼線--隆裕皇后,那麼當時力圖展開新政的光緒在他的新房中,可曾過得快樂嗎?似乎是尋找不到答案。
斜陽將這些大紅的「囍」字染上另一種殘色,腳步移開新房的窗口時,大家幾乎一致的脫口而問:「珍妃被迫投入的那口井在哪?」
光緒皇帝在聰慧的珍妃陪伴、鼓舞下,曾度過一段較愉快的日子,這是史上可考的,但正因如此,在百日維新失敗之後,注定他們分離的悲劇。當八國聯軍壓境,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離北京城時,猶不忘教人把珍妃推入井中賜死。紫禁城深如海,在戰亂流離之際,又有誰會記得珍妃魂斷哪口井呢?
當皇帝固然能獨攬天下,享盡人間富貴,但在「福禍相倚」間,或許能單純平安的過日子,更是一種福氣吧!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