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幾年來,教育改革的話題一直被討論著,但是看到現在,我們發現,太多的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就像教育部為了避免國中「補習班化」,因此擬定「國中課外輔導及留校自習實施原則」,將規定留校輔導不能超過下午五點半,周六、周日不能課輔,寒暑假只能補上午,留校自習只限國三生,除必要水電費,不能額外收費。
看到這樣的規範,其實是覺得相當心酸的,因為教育部面對教改之後的亂象,似乎已經亂了章法,所以才會制定出這些規範;但是,言之諄諄,是否聽之藐藐呢?
基本上,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健全的身心與生活,這樣的規定是必要的,不過在升學壓力之下,誰願意遵守呢?如果每天五點半一定要離開學校,是否逼著學生轉往補習班?寒暑假只能補上午,那麼如果家長要求延長呢?
其實,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過度僵化的考試制度,而由此衍生的家長、老師及學生心態,才是問題所在。當規定都十分完善,不過當有人不遵照規定卻可以考出好成績,教育部能怎麼辦?
因此,與其花時間在這些枝微末節上,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在整體考試制度的改善上面吧!
黃昭順(高雄市/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