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提到首爾,一般人或許會聯想到漢江。因為1970至1980年代,南韓大力扶植鋼鐵、造船、汽車與石化等重工業,帶動經濟起飛,締造了所謂的「漢江奇蹟」。
而今,走在首爾江北光化門的商業與企業總部中心,人們呼吸的同樣是一條溪流散發的氣息,不是因發展重工業,被嚴重污染的漢江,而是以環保、以市民與人為本的「清溪川」,也是「新漢江奇蹟」。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會中,打造一條親水的溪流或許並不難。復育清溪川的難度是,它原本被一條高架橋覆蓋著,要拆掉這條高架橋,汽車駕駛一定首先反對。加上高架橋兩旁有6萬多個攤販、1500家店面,以及高達20萬名的相關從業人員,「這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清溪川管理廳廳長金碩鐘回憶道。
當時擔任首爾市長、現為總統的李明博,堅持要把美麗的清溪川還給市民,恢復600年前古都首爾的歷史文化面貌。他向首爾市民開了高達1000場的說明會,並親自造訪200多個商家,一一說服他們搬離或轉行,才有如今美麗的清溪川。
金碩鍾說,在民主化與開放的社會中,說服這麼多市民暫離、搬遷或轉行,其實是空前的挑戰。
清溪川從2005年9月30日開始復育完工,至今吸引了將近6000萬人次的參觀,其中有100萬是外國人。靠這條溪流而復育的生物,也達到300多種。
當初打造清溪川的工程費用是3867億韓元(約台幣87億元),卻已經創造了23兆韓元(約台幣5181億元)的效益。商圈的從業人口,也由當初的20萬人增加到32萬人,房地產價格則上漲了50%以上
自清溪川復育成功後,不僅南韓各地政府,就連國外也興起一股環保、以人為本的都市改造風潮。南韓人已經不像過去,一直打著改造漢江奇蹟的招牌,新的、綠色的「清溪川奇蹟」,正在國內外前仆後繼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