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清溪川在唱歌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08.11.29
240觀看次
字級

在過去,提到首爾,一般人或許會聯想到漢江。因為1970至1980年代,南韓大力扶植鋼鐵、造船、汽車與石化等重工業,帶動經濟起飛,締造了所謂的「漢江奇蹟」。

而今,走在首爾江北光化門的商業與企業總部中心,人們呼吸的同樣是一條溪流散發的氣息,不是因發展重工業,被嚴重污染的漢江,而是以環保、以市民與人為本的「清溪川」,也是「新漢江奇蹟」。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會中,打造一條親水的溪流或許並不難。復育清溪川的難度是,它原本被一條高架橋覆蓋著,要拆掉這條高架橋,汽車駕駛一定首先反對。加上高架橋兩旁有6萬多個攤販、1500家店面,以及高達20萬名的相關從業人員,「這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清溪川管理廳廳長金碩鐘回憶道。

當時擔任首爾市長、現為總統的李明博,堅持要把美麗的清溪川還給市民,恢復600年前古都首爾的歷史文化面貌。他向首爾市民開了高達1000場的說明會,並親自造訪200多個商家,一一說服他們搬離或轉行,才有如今美麗的清溪川。

金碩鍾說,在民主化與開放的社會中,說服這麼多市民暫離、搬遷或轉行,其實是空前的挑戰。

清溪川從2005年9月30日開始復育完工,至今吸引了將近6000萬人次的參觀,其中有100萬是外國人。靠這條溪流而復育的生物,也達到300多種。

當初打造清溪川的工程費用是3867億韓元(約台幣87億元),卻已經創造了23兆韓元(約台幣5181億元)的效益。商圈的從業人口,也由當初的20萬人增加到32萬人,房地產價格則上漲了50%以上

自清溪川復育成功後,不僅南韓各地政府,就連國外也興起一股環保、以人為本的都市改造風潮。南韓人已經不像過去,一直打著改造漢江奇蹟的招牌,新的、綠色的「清溪川奇蹟」,正在國內外前仆後繼的展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