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歹歹,各國無不急尋良方來振興經濟。南韓準備在朝鮮半島西海岸的全羅北道黃海沿岸潮間帶,開闢一塊面積約為台北市1.5倍大的新生地,期藉此提振全國經濟,但環保專家認為,這項計畫可能釀成生態災難。
開發商將利用一條全長33公里的海堤,在新萬金(Saemangeum)地區圈出400平方公里的潮間帶新生地,把原為國際瀕臨絕種鳥類過境時,賴以維生的海岸溼地,變成工廠、高爾夫球場、污水處理廠的建地。「萬金」係各取群山市附近的「萬頃」和「金堤」頭一字而成。
新萬金開發部門(SDA)的主管朴賢培(譯音)表示:「這項計畫旨在促進經濟發展,不是保護環境。不過我們仍將兼顧環保。」50%的土地將開發成多功態工業區及觀光區,30%做為農業用途,其餘20%做為環保及生態使用。
這項開發計畫的總經費將近30億美元(約台幣1000億元),明年起將闢建一處工業區與自由經濟區,為經過遴選的產業提供免土地租約100年的優惠,同時提供稅賦優惠,以吸引國外投資人,並為他們規畫專用的居住區。
人造新生地將取代天然溼地,河床化為人工湖,開發商還會在海堤上的道路旁,興建一座公園,並以主題公園、會議中心甚至賭場吸引觀光客。SDA的一名人士說:「新萬金計畫將使南韓成為更快樂的樂土。」
數十年前,南韓曾針對首爾以南200公里處的河口展開一項類似計畫,經過多年的法律攻防與方法變更後,工程1999年展開,將大批巨礫倒入與黃海銜接的出海口,前年形成一道海堤。
然而,儘管新萬金開發計畫將為長期以農業為主的全羅北道地區引進工業,當地農民卻質疑計畫的必要性,因為近年來農村勞動人口外流嚴重,且當地缺乏基礎建設,使得工廠普遍外移。
不僅如此,環保組織「綠色高麗」永桑洪(譯音)表示,3年前在烏干達舉行的第9屆溼地會議上,新萬金就被視為國際重要溼地。
溼地不但有助於蓄洪、防止土壤侵蝕,還能吸收溫室氣體,因此環保人士都認為不應任意開發溼地。近年來東北亞最大規模的溼地開發計畫,是日本西南部的諫早灣,結果證明是一場生態災難。
當時,開發溼地是為了防範洪水災害,但沒想到卻導致附近海水水質惡化、漁業資源銳減、新生地土壤劣化,迫使日本政府在今年6月,重新開啟諫早灣的防洪閘門。
有此前車之鑑,無怪乎南韓環保人士憂心,新萬金溼地將來會步入日本諫早灣的後塵,因此強烈反對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