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難兄難弟 倫敦金融城 昔日風采何時現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08.10.25
993觀看次
字級



談到美國金融業,很快會令人聯想到「華爾街」。事實上,在大西洋的另一岸,也有一個金融重鎮———英國「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在此立足的日商銀行比東京還多、美國銀行數目也超過紐約,不但擁有獨立統治機關、議會、警力,甚至還有市長負責推動商業活動事宜。

彈丸之地 巨擘匯集

倫敦金融城的實際大小只有2.6平方公里,因此又稱為「Square Mile」,位在倫敦市中心東方,英國央行、倫敦證交所均位於此處。它代表的不僅是英國與歐洲重要資產的所在,也是全球頂尖金融機構的集中地。        (資料照片)

2007年,光是倫敦金融城的金融活動,就占了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若再加上會計、法律、及管理顧問產業,合計占全英GDP的14%,堪稱是英國的「金母雞」。

此外,還有全球254家外國銀行在此設立分行(包括台灣的第一銀行、台灣銀行、華南銀行、兆豐銀行、彰化銀行等);692家外國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台灣企業占12家);「財星雜誌」500大公司更有75%在倫敦設立分公司。

金融城市長 幫市民賺錢

而與一般市長關心的事不同,倫敦金融城市長不把市民的衣食住行等「雜事」放在心上,他關心的是:如何讓市民賺更多的錢。他不僅是英國國內外金融機構集中地的金融城首長,也是金融服務業大使,出國促銷英國金融業,也是他的重要任務。

金融海嘯 60年來最糟局面

然而,就在一年多前,英國首相布朗才向世人宣告,倫敦金融業已進入「新黃金年代」,萬萬沒想到的是,美國家裡的一把火,竟也毫不留情地隔海燒了過來。

英國面臨60年來最糟局面:2008年至今,股市已下跌35%;北岩(Northern Rock)等3大銀行先後遭政府接管;政府又在10月8日緊急注資880億美元馳援銀行業…,種種壞消息,讓叱吒數百年的倫敦金融城,透露出繁華落盡的淒涼。

擁有約40萬雇員的倫敦金融城,預計在接下來一年,會有10~20%的人丟掉飯碗。以前他們最受不了的就是,獵人頭公司成天打電話來騷擾,但現在連獵人頭公司都倒閉了,耳根清靜之餘,心頭的惶恐也與日俱增。

暫時沉寂 等待東山再起

倫敦政經學院(LSE)榮譽財經教授古德哈特表示,儘管不少跡象顯示,現在全球權力與資金趨勢已逐漸移向亞洲,但他相信,等到英國景氣回春後,「倫敦將重拾戰袍,回到全球舞台。」

不管怎樣,可以確定的是,隨著1/3的避險及私募基金業者,即將與次貸風暴一同陪葬,投資銀行遁入商銀避風頭,以及2009年倫敦15萬個工作機會將付諸東流的情況下,倫敦金融城恐怕也將暫時沉寂,等待下一波契機──東山再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