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近將來台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進行第二次「江陳會」,針對兩岸事務會商。這是兩會領導人首度在台灣會面,深具歷史性意義;加上兩岸經貿和旅遊互動正開啟嶄新局面,深受各界矚目。
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對象,也是前往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雙方亟待磋商的事務甚多。在李登輝、陳水扁兩任總統時代,都特別設置大陸工作委員會,秉承總統意志制定兩岸政策,並和對岸商妥由海、陸兩會代為執行事務性工作。由於兩岸人民往來日益密切,以及前述架構沿續至今,可見雙方關係朝此繼續和諧推進,乃是符合多數人的期待。
在「江陳會」前夕,在野黨宣布要發動大遊行,抗議陳雲林訪台;陳前總統也強力聲援。使兩岸互動機制因而蒙上陰影,值得商榷。兩會來往並非始自今日,過去兩岸已經進行兩次辜汪會面,既有慣例可循,為何強開倒車,實在令人費解。況且,陳雲林可在大陸熱忱接待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倘若以大陸海協會會長身分來台作客,我方卻回報這種待客之道,實有違泱泱之風。
對於第二次「江陳會」,雙方是以對等尊嚴為原則進行相關安排。其中最受關切的是稱呼問題,尤其是馬英九總統要以何種身分與陳雲林見面;這些都能妥適安排,就可避免見縫插針,橫生枝節。事實上,兩岸尚有許多亟待協商的問題需要高層當面會商。尤其是涉台事務極易被泛政治化,更需當家者出面大力相助或拍板定案。像最近的毒奶粉風波申訴索賠、大陸來台觀光人數嚴重落後、兩岸包機航點重新檢討、大陸台商面臨內憂外患困境等問題,都是海協會能使得上力的項目。
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今年一至六月,大陸人士來台比去年同期呈現負成長,當時還有人推測是台灣正在大選所致。等到兩岸周末包機直航和大陸居民來台觀光在七月四日啟動,大陸來台人數雖稍見增加,但成效遠不如預期。
政府原先規畫陸客來台觀光每天最多可達三千人,估計一年可以為台灣創造新台幣六百億元觀光產值,實際上來台人數卻不到預期的十分之一,讓業者大失所望,政府亦蒙受重大壓力。
目前觀光局長賴瑟珍正率領百餘家業者在北京、南京等地推廣來台旅遊,並和大陸國旅局局長邵琪偉溝通陸客遊台保證金、手續簡化等問題。希望今年底增加直航航點後,每月可以有二萬名大陸旅客到台灣旅遊。若順利實現,將有助提振景氣和促進兩岸交流,就是很好的案例。
兩岸之間,從資源與技術互補到良性競爭,理性務實是創造雙贏的不二法門。陳雲林來台,若能真正理解台灣人當家作主的心情,並設法促使大陸領導者在國際間釋出更多善意;台灣朝野也拋開狹隘的意識形態,共同感受到「雲無心以出岫、林自在而清幽」的豁然開朗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