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美國總統川普「第一好友」的馬斯克,與川普鬧翻後宣布組第三黨「美國黨」(American Party),還放話明年期中選舉要讓支持《大而美法案》的國會議員落馬。馬斯克的驚人之舉,有可能打破美國百年的兩黨格局嗎?
美國各項選舉大都採單一選區制,制度上有利於兩大黨的形成,也是美式民主特色之一。但兩黨制經百年發展後,難免流於僵化,容易產生黨派利益高於一切的弊病,給了第三黨的空間。回顧美國歷史上第三勢力前仆後繼,第三黨在美國並非新興產物。
上世紀初擔任總統的老羅斯福,一九一二年有意再度參選,因未能獲得共和黨提名於是自組公麋黨(又稱進步黨),並以該黨名義參選。公麋黨政綱稱民主黨和共和黨已成為「腐敗利益集團的工具」,和現在馬斯克的說法如出一轍。但那一年老羅斯福敗給民主黨的威爾遜,公麋黨也在選後不久就消失。
除了老羅斯福,四度擔任阿拉巴馬州長的民主黨籍華勒斯也於一九六八年披美國獨立黨的戰袍參選,最後敗給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森。近年較知名的第三黨則是綠黨,二○○○年綠黨候選人納德獲得百分之二點七普選票,成為民主黨高爾輸給共和黨小布希的主因。
民調顯示,約有四成美國選民表示支持馬斯克成立新政黨。自他宣布創黨後,包括共和黨國會議員格林及馬希、前福斯新聞主播卡爾森、前美國職籃NBA達拉斯獨行俠隊老闆庫班等都傳出可能入黨。曾角逐民主黨總統初選的台裔美籍企業家楊安澤也希望在組黨上與馬斯克合作,還有現存最有規模的第三黨「自由意志黨」,也希望獲得選民青睞。
馬斯克喊出「讓人民有發言權」,確實說中了不少美國人對政治現狀的不滿。美媒分析,第三黨的潛能主要由反川普的共和黨人和中間派民主黨人構成,儘管馬斯克的新黨八字還沒一撇,已經開始被注視。加上馬斯克身為全球首富,還握有強大的社交平台X,在巨大資本和輿論影響力之下,確實可能翻攪現有的兩黨格局。
但馬斯克不是美國出生,並不具備參選總統的資格,川普還揚言要把他送回南非。因此,馬斯克的新政黨看來是衝著國會而來。如果他以無底線的金錢投入新政黨,只要明年期中選舉拿下關鍵席次,讓兩黨在國會都不過半,他就可能打造一個精準的「政治槓桿」來撬動國家政策。但如果成效不彰,馬斯克在美國、乃至全球政壇的影響力就會急速下降。
不過,投資專家認為,馬斯克與川普畫清界線,或許對特斯拉是長期利多,有助於挽回主力消費族群,即自由派與中間選民。相對地,他在北京眼中的政治價值,恐將受到重創。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一月,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韓正在華府會見馬斯克,希望他能在中美關係發揮「建設性作用」。由於馬斯克與川普鬧翻,北京將不再視馬斯克為「地緣政治資產」,並避免公開向他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