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萬事》鞋 子

星雲大師 |2008.10.14
3021觀看次
字級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有一位製鞋商人,到非洲考察商機,他發現當地人都是打赤腳,沒有人穿鞋子,大失所望,認為到非洲投資製鞋,沒有商機,因此失望而歸。另一位製鞋商人,也到非洲試探商機,一看非洲人都沒有鞋子穿,大喜過望,心想:我來此製鞋,必然生意興隆。果然沒有錯,當地人不穿鞋子,是因為沒有人賣鞋,現在有人賣了,自然就有人買。

鞋子是文明社會的產物,有美觀與保暖的功能,和衣服同等重要。即使在熱帶地區如中南半島、印度等地,也要穿個拖鞋,一樣還是要穿鞋子。

佛教有「照顧腳下」之說,腳是人生立足大地的根本,足在地上不能受傷,不能讓它受委屈,所以腳穿鞋子、頭戴帽子、身穿衣服;衣帽鞋襪是保護人身的工具,也是富裕社會的象徵。此外,鞋子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另有其不同的代表意義:

一、貧窮弱勢者的渴望:鞋子對富貴人家而言,一人可以同時擁有多雙鞋子,不但三天一雙,五天一換,而且重視鞋子的品質,講究精美華麗。反觀窮苦人家,鞋子對他們而言,是奢侈品;很多弱勢的窮苦孩子,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擁有一雙鞋子。但是為了一雙鞋子,盼望了幾年,最終仍不可得。現在有些慈善團體提供各種救濟物品,但很少有人捐獻鞋子,因為鞋子的大小尺寸不一,很難適合每個貧窮人士的穿著。不過,現在一些富有人家,如能把自己多餘的鞋子集中起來,捐獻給需要的人,也是功德一樁。

二、慳吝聚集者的嗜好:鞋子的款式、質地、類別很多,從拖鞋、布鞋、皮鞋、馬靴等,一些稍具身分地位的名媛貴婦,都有購買鞋子、甚至收藏鞋子的愛好。最有名的莫過於菲律賓前總統夫人伊美黛,她鞋櫃裡的鞋子,不下百千雙,曾因瘋狂收藏鞋子而被指為生活奢侈。其實,人生百年,那能穿得了那麼多鞋子?所以不要把聚集鞋子當成嗜好,應該把鞋子分享大眾,才是雅好,才是美事。

三、古代纏足者的夢魘:說到鞋子,就讓人連想到古代中國婦女的裹小腳,為了擁有一雙三寸金蓮,必須忍受多少痛苦、多少眼淚、多少不合人道的折磨。現在有人展示古代繡花鞋,讓人看出古代中國婦女多少的心酸血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竟有如此之事,真是叫人匪夷所思。可見文化需要精練,一些不合人道、不合情理的文化,也不能不去除。

四、旅遊參訪者的幫手:擁有一雙鞋子,就擁有足底天下,所以有人穿一雙合腳的鞋子,可以出外旅行參訪,甚至登山越嶺,都要靠鞋子。穿上一雙合適的鞋子,走遍天涯海角,感覺無比舒適方便。尤其一雙合適的登山鞋,能讓登山者履險如夷,增加旅途的安全。所以愛護鞋子,就是講究立足點;人生的立足點,不能不予以重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